• 2021年第4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研究
    • 南蒙古东戈壁省石炭纪花岗岩成因——锆石U-Pb年代学、Sr-Nd-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证据

      2021, 40(3):465-483.

      摘要 (584) HTML (0) PDF 11.59 M (1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处中亚造山带核心部位的南蒙古东戈壁省广泛出露晚古生代花岗质岩石,对其开展精确的同位素定年和岩石成因研究对深入认识和理解中亚造山带古生代地壳演化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本次研究在扎门乌德和乌兰巴德拉赫地区新识别出了2个早石炭世花岗岩(337 Ma和332 Ma)和2个晚石炭世花岗岩(320 Ma和306 Ma)。早石炭世花岗岩SiO2(76.31%~77.79%)和K2O+Na2O(8.23%~8.59%)含量较一致,而晚石炭世花岗岩SiO2(72.65%~76.22%)和K2O+Na2O(7.89%~8.67%)含量变化范围较早石炭世大。两期花岗岩均为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其中U、Th、K、Zr、Hf等元素呈正异常,Sr、Ti等元素呈负异常。全岩Sr-Nd和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早石炭世花岗岩具有正εNd(t) (+3.68~+4.09)和εHf(t)(+9.70~+14.90)值、较年轻的Nd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792~753 Ma)和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c =721~393 Ma),暗示早石炭世花岗岩来源于受地幔作用影响下新生玄武质洋壳的部分熔融,反映了早石炭世地壳增生作用。与早石炭世花岗岩不同的是,晚石炭世花岗岩具有更高的εNd(t) (+1.17~+5.31)和εHf(t)(+13.68~+15.21)值,tDM2=984~636 Ma,tDMc =442~344 Ma,说明其物质来源主要是幔源新生地壳物质,且有少量古老地壳物质参与。综合已有成果,认为石炭纪花岗岩记录了由早期的洋壳板片回撤导致区域拉张再到后期的碰撞后伸展环境的构造背景转换。

    • 兴安地块南段晚泥盆世包格德岩体时代的厘定及地质意义

      2021, 40(3):484-500.

      摘要 (452) HTML (0) PDF 10.33 M (12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亚造山带东端兴安地块南段的包格德岩体由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3种岩性组成,岩体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368±1 Ma、364±1 Ma、355±1 Ma,为晚泥盆-早石炭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岩体的(Na2O+K2O)含量为7.62%~8.82%,K2O/Na2O值为0.93~4.21,具有富碱且相对富钾的特点,A/CNK为0.95~1.20,以准铝质-弱过铝质为主,成因上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岩体具有偏低的稀土元素总量(83.60×10-6~163.40×10-6),中等的铕负异常(δEu=0.34~0.78),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轻稀土元素,不同程度亏损Ba、Sr、Ti及P等元素;岩体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的伸展环境,与古亚洲洋的演化有关。

    • 桂北豆乍山岩体放射性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干热岩资源潜力研究

      2021, 40(3):501-512.

      摘要 (537) HTML (0) PDF 8.27 M (1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桂北豆乍山岩体钻孔样品进行了放射性生热元素含量、岩石密度和岩石热导率测试。结果显示该岩体花岗岩U平均含量为17.49×10-6,Th平均含量为27.54×10-6,K2O平均含量为4.64%,放射性生热率平均值6.46 μW/m3,高于地壳平均值及大部分华南其他岩体的放射性生热率值;岩石密度平均在2.57 g/cm3左右,与世界范围内花岗岩密度的平均值大致相同;岩石热贡献率主要来自Th和U的放射性衰变热,而U的贡献率相对更高。研究区岩石热导率平均为3.389 W/mK,与目前已知的花岗岩热导率平均值相近。通过本文及周边其他岩体的研究结果,结合前人资料,推断豆乍山岩体所在的苗儿山地区,乃至桂北地区的地幔热流值低于地壳热流值贡献,属于"热壳冷幔"型岩石圈热结构。根据豆乍山岩体放射性生热元素和生热率的优势,认为其干热岩开发潜力较大,可对其进行进一步干热岩评价工作。

    • 粤北棉花坑铀矿床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及其意义

      2021, 40(3):513-524.

      摘要 (554) HTML (0) PDF 9.59 M (1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棉花坑矿床不同类型铀矿石中矿物共生组合关系研究,讨论了棉花坑矿床成矿作用过程中铀的沉淀富集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棉花坑矿床铀矿体主要呈脉状充填或细脉浸染状产出;铀矿石类型包括萤石型、碳酸盐型、硅质脉型和红化型。虽然不同矿石类型中成矿期形成的脉石矿物种类存在差异,但均表现出以下共性特点:铀矿物赋存于脉状充填矿石的中心部位或两壁,或与成矿期脉石矿物相间排列;或呈细脉状、浸染状赋存于碎裂蚀变花岗岩内;与成矿期脉石矿物(主要包括方解石、萤石、微晶石英)镶嵌生长;铀矿物与黄铁矿以集合态或相对独立态密切共生,两者之间及其与成矿期脉石矿物晶体之间界线平直,晶形完好,镶嵌生长。认为棉花坑矿床铀矿石中黄铁矿与铀矿物之间不存在先后的成生关系,均为成矿流体共结晶产物;铀沉淀成矿与氧化还原作用无关,减压、温度下降以及成矿流体pH值、溶解度(饱和度)变化,是制约铀矿物以及相关脉石矿物结晶沉淀的主要因素。

    • 刚果盆地西南部白垩纪蒸发岩矿物与古环境特征

      2021, 40(3):525-534.

      摘要 (482) HTML (0) PDF 6.55 M (11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刚果(布)西南部布谷马西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拥有非洲大陆西部边缘重要的白垩纪钾盐矿床,属于典型的裂谷成钾盆地。经矿物学研究表明,主要的蒸发岩矿物类型为石盐、光卤石、钾石盐、水氯镁石、溢晶石、石膏、硬石膏等。蒸发岩矿物沉积序列为石膏、硬石膏(多数旋回缺失)→石盐→光卤石→钾石盐(次生)→溢晶石或水氯镁石。通过蒸发岩矿物沉积特征和微量元素的分析认为,在白垩纪时期布谷马西地区处于长期的高温干旱环境,有利于卤水蒸发、浓缩而形成盐类矿物沉积。

    • 磁铁矿铁同位素标准物质的研制

      2021, 40(3):535-541.

      摘要 (400) HTML (0) PDF 4.61 M (1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制了磁铁矿铁同位素标准物质,将其命名为CAGS-MAG。研制过程中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CAGS-MAG进行均匀性检验,使用趋势检验对其在30个月中5次分析数据进行长期稳定性检验,结果显示均匀性和稳定性良好,满足标准物质的要求。CAGS-MAG的特征值采用多家实验室协作定值的方法确定。协作定值的单位包括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天津大学。所有定值数据没有可疑值、符合正态分布且是等精度的,因此采用算术平均法确定标准物质的特征值。标准物质不确定度由定值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uchar)、均匀性引入的不确定度(ubbubb')和稳定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ults)共同确定。总不确定度为扩展不确定度,包含因子k=2。CAGS-MAG的特征值及不确定度为: δ56FeIRMM-014(‰)=0.68±0.10,δ57FeIRMM-014(‰)=0.99±0.13。该标准物质可用于磁铁矿和赤铁矿等铁矿样品的化学纯化效果的评价和验证、控制整个分析过程的质量以及实验室间的数据对比。

    • 钒钛磁铁矿电炉渣工艺矿物学研究

      2021, 40(3):542-550.

      摘要 (433) HTML (0) PDF 5.38 M (1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电炉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及电子探针-能谱等手段对电炉渣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嵌布特征、元素分布情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电炉渣中有94.74%的钛赋存于黑钛石中,镁和铝主要以镁铝尖晶石形式存在,钙和硅主要存在透辉石中,而铁元素在各矿物中分布较为分散。有用矿物黑钛石主要与透辉石呈浸染关系,部分与镁铝尖晶石呈嵌布关系,同时有部分镁和铝以类质同像形式进入到黑钛石中,导致黑钛石中TiO2含量仅82.04%。研究结果可为钒钛磁铁矿电炉渣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 >综述与进展
    • 地幔氧逸度的时空变化

      2021, 40(3):551-564.

      摘要 (498) HTML (0) PDF 12.36 M (1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幔氧逸度是反映地幔氧化还原程度的参量,由温度、压力、岩石化学成分、矿物结构等共同作用控制。目前对上地幔氧逸度的研究主要针对镁橄榄石-磁铁矿-石英体系、含角闪石的橄榄岩体系和玄武岩(熔体)体系,通过实验岩石学方法进行。地幔氧逸度在垂直深度上随深度增加而减小受到普遍认可。天然样品和理论研究认为,岩石圈地幔底部的软流圈氧逸度高于上部岩石圈地幔,垂直方向上地幔氧逸度存在逆梯度,地幔过渡带相对上地幔可能也存在类似情况;水平方向上,不同构造环境、相似构造环境的不同地区氧逸度之间的差异都指示地幔氧逸度存在水平不均一性。不同圈层之间物质交换和氧逸度变化的关系是氧逸度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俯冲带是研究圈层之间物质交换和氧逸度变化关系的天然实验室,同时氧逸度反过来也影响着各种挥发性元素(如C、S等)在不同圈层之间的赋存形式和循环通量。

    • >环境矿物学
    • 碱处理对河北围场天然沸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2021, 40(3):565-570.

      摘要 (440) HTML (0) PDF 3.95 M (1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NaOH对围场地区天然沸石进行处理,采用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N2吸附-脱附技术、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对材料进行表征分析,采用水蒸气吸附法评价材料的亲水性,采用Cr3+和Mn2+评价材料的离子交换性能,探讨了碱处理对天然沸石的结构、亲水性和离子交换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围场地区天然沸石中主要含有斜发沸石、石英和伊利石;碱处理可降低天然沸石的硅铝比,且沸石的硅铝比随着碱处理浓度的提高而不断降低;碱处理对斜发沸石结构的影响较石英和伊利石更大;高浓度碱处理导致天然沸石的结构发生破坏,比表面积降低,孔体积提高;伴随着天然沸石硅铝比的降低,其亲水性和离子交换性能不断提高。

    • 室温条件下青海湖水中镁离子浓度对沉淀碳酸钙同质多像类型的调控

      2021, 40(3):571-580.

      摘要 (397) HTML (0) PDF 7.13 M (1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海湖是我国唯一报道过的现代湖底沉积物中白云石、方解石和文石等多种碳酸盐矿物共存的高原内陆咸水湖泊。以青海湖水和除菌青海湖水作为载体,以CaCl2和MgCl2·6 H2O作为反应原料,在实验室常温条件下采取控制变量法制备出不同浓度Mg2+参与下的钙质沉淀物,探讨Mg2+浓度对沉淀物类型的影响。仅添加CaCl2时,青海湖水中的沉淀物主要是石膏(CaSO4·2 H2O)和球霰石(CaCO3);在添加CaCl2的同时添加MgCl2·6 H2O,沉淀物的石膏消失,完全转变成碳酸盐矿物,包括方解石和球霰石;当湖水中Mg2+浓度为0.62 mol/L时,球霰石消失,沉淀物变为方解石和文石;随着Mg2+浓度继续升高,文石含量稳步增加,方解石含量则逐渐减少,当Mg2+浓度达到1.22 mol/L或更高时,方解石全部消失,沉淀物仅剩文石。实验结果表明,青海湖水中较高浓度的SO42-对碳酸钙晶体生长有抑制作用,而额外加入的Mg2+可以解除SO42-的抑制作用,使得Ca2+与HCO3-和CO32-结合形成碳酸钙。此外,碳酸钙的同质多像类型也明显受到Mg2+浓度的控制,随着湖水中Mg2+浓度增加,方解石、球霰石不再稳定,而文石逐渐占主导地位,当Mg/Ca值达到6.1时,反应产物中仅有文石稳定存在。

    • >宝玉石矿物学
    • 山东济南石榴石的宝石矿物学特征及颜色环带研究

      2021, 40(3):581-592.

      摘要 (624) HTML (0) PDF 7.21 M (1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东济南宝石级石榴石赋存于市区中基性岩体北缘,产地破坏严重,缺乏系统的宝石学资料。本文利用常规宝石学仪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电子探针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对济南石榴石进行了测试。济南石榴石的围岩是矽卡岩(较早)与伟晶岩(较晚),矽卡岩中石榴石晶体呈半自形-他形,颜色以黑色-棕红色-棕黄色为主,绿色者少,主要成分是钙铁榴石,其次为钙铝榴石;伟晶岩中石榴石晶体多为菱形十二面体,颜色以绿色、黄色为主,主要成分是钙铝榴石,其次是钙铁榴石,包裹体为针状阳起石和长石。石榴石晶体颜色环带自早到晚依次呈现黑-棕红-棕黄-黄绿-绿色。绿色环带具有异常消光,Cr含量不均匀;深绿环带Fe、Ti、Cr含量高,Y含量低,其中Cr、Fe、Ti为致色元素;黑色石榴石具有高Ti含量,并含有黑色尖晶石包裹体。济南石榴石以其中含有阳起石和尖晶石包裹体等特征区别于世界其他产地的宝石级石榴石。

    • 巴基斯坦橄榄石宝石学及矿物谱学特征研究

      2021, 40(3):593-604.

      摘要 (690) HTML (0) PDF 6.85 M (1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常规宝石学仪器并结合电子探针、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显微)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以及拉曼光谱仪等测试方法,对巴基斯坦橄榄石进行了常规宝石学、化学成分和谱学特征等研究,并探讨了其产地鉴别方法和依据。结果表明,巴基斯坦橄榄石含有针状"硼镁铁矿-硼铁矿"、点状磁铁矿等特征矿物包裹体组合;与美国、中国、埃塞俄比亚、越南、马达加斯加等地所产的橄榄石相比,巴基斯坦橄榄石的微量化学元素组成相对富Li、B、Sc,贫Zn、Cu,同时V/Sc值偏低;巴基斯坦橄榄石红外吸收光谱中普遍存在的3 580 cm-1附近吸收谱带与[Si]=(4H)SiX替代机制有关,指示其晶体中含有一定量的结构水;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的380、450、490、635 nm附近强吸收峰分别与O2-→Fe3+电荷转移带,Fe3+6A14A1+4E(4G)电子跃迁和Fe2+5T2g3T2g5T2g3T1g电子跃迁有关。综合分析认为,包裹体、微量化学成分和结构水致红外吸收谱带特征组合可视为巴基斯坦橄榄石的产地鉴别依据。

    • >方法与应用
    • 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土壤中稀土元素条件优化

      2021, 40(3):605-613.

      摘要 (408) HTML (0) PDF 7.47 M (1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稀土元素因其用途广泛,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应用于各个行业。研究表明,稀土元素对作物的光合作用、产量、抗逆、品质、发育和养分吸收等具有重要作用。作物中的稀土元素主要来自对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吸收,因此,有效分解并快速测定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可以合理指导稀土元素的施用,对作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比较了敞口酸溶、密闭消解、微波消解和碱熔等4种消解样品前处理方法,最终确定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快速测定土壤中的稀土元素,并通过优化微波消解的条件,选择合适的试剂用量、消解温度、消解时间,对方法的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进行了实验,结果显示其测定均值与标准值基本吻合,相对误差(RE)绝对值为0.16%~3.39%,精密度为0.27%~5.09%,均小于10%,加标回收率为93.1%~106.0%。该方法准确度高、稳定性好,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土壤中稀土元素的分析测定。

    • >综合资料
    • 2014年全球发现的新矿物种

      2021, 40(3):614-670.

      摘要 (321) HTML (0) PDF 34.07 M (1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2014年度全球发现并经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分类命名专业委员会(CNMNC)批准的112种新矿物资料进行了系统梳理,特别是从矿物名称、晶体化学式、晶系和空间群、晶胞参数、主要粉晶数据、物理性质、光学性质、产地与产状、与其他矿物种的关系、矿物名称来源、化学反应和光谱学特征等方面归纳总结了这些新矿物的重要矿物学特征,同时按照中国新矿物及矿物命名专业委员会颁布的《矿物种汉名审订条例》,对112个新矿物种的中文名称进行了统一审订。通过定期公布国际新矿物工作的新进展和新成果,并逐步完善和规范矿物种中文译名体系,为我国新矿物的发现、研究和命名工作提供有科学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 >其他
    • 《岩石矿物学杂志》编辑部荣获“第五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特别学术贡献奖”

      2021, 40(3):500-500.

      摘要 (290) HTML (0) PDF 698.21 K (7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2019年度部分地质学类期刊主要计量指标一览表

      2021, 40(3):550-550.

      摘要 (250) HTML (0) PDF 701.91 K (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