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37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18, 37(2):0-0.

      摘要 (978) HTML (0) PDF 2.30 M (15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研究
    • 赣南珠兰埠复式岩体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2018, 37(2):175-196.

      摘要 (2923) HTML (0) PDF 21.02 M (2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会昌地区位于南岭北部,该区出露有富城岩体和珠兰埠岩体,其中后者的研究程度低且时代与成因方面存在较多争议。珠兰埠复式岩体包括主体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补体细粒二长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两者分别形成于印支期(228 Ma)和燕山晚期(135~133 Ma),而富城复式岩体的主体和补体花岗岩均形成于印支期。对珠兰埠主体与补体花岗岩开展主量元素与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均富Si、Al、K,低Ca、Mg,属弱过铝-强过铝质,富集Rb、Th、U而亏损Sr、Ba、P、Ti、Eu等元素,∑REE(平均值<165×10-6)和Zr+Nb+Ce+Y含量较低(<350×10-6),表明两者均为S型花岗岩。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珠兰埠主体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87Sr/86Sr)i值大于补体细粒二长花岗岩(分别为0.715 6~0.726 0和0.710 5~0.716 4),但εNd(t)值基本一致(-10.0~-7.0),锆石原位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两者εHf(t)值分别为-12.9~-7.7和-15.1~-10.5,tDMC分别为2.0~1.7 Ga和2.1~1.8 Ga。元素和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珠兰埠复式岩体可能源自古元古代的混合源区(变泥质岩为主,夹少量变质杂砂岩)部分熔融而成,印支期珠兰埠主体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富城复式岩体均形成于古亚洲-特提斯构造域挤压构造背景,而燕山晚期珠兰埠补体细粒二长花岗岩则形成于古太平洋构造域的板内拉张环境。

    • 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晚三叠世正长花岗岩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2018, 37(2):197-210.

      摘要 (2966) HTML (0) PDF 13.88 M (2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海省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肯德可克矿区外围东部发育一正长花岗岩体,主要矿物组合为正长石(50%~60%)+石英(20%~30%)+斜长石(10%~20%)+黑云母(1%~5%)。其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17.9±1.7 Ma(MSWD=0.74,n=20),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与祁漫塔格地区铁多金属矿床基本同时形成。岩石地球化学组成具有高硅(SiO2=74.53%~75.28%)、富碱(K2O+Na2O=8.81%~8.95%)、富铁贫镁(FeOT/MgO=18.02~31.48)的特征,并具强烈的负Eu异常(δEu=0.04~0.05),富集Rb、Th、U、K、Ga,亏损Sr、Ba、Ta、P、Ti,显示其为准铝质A型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锆石εHf(t)为2.0~12.4,平均6.4,显示其源区具有壳幔混合作用的特征,壳幔物质交换为区内铁多金属矿化提供了大量成矿物质。该正长花岗岩属A2型花岗岩,暗示其形成于造山后的伸展构造体制,反映了祁漫塔格地区晚华力西-印支期造山旋回于晚三叠世由造山后期转为伸展阶段。

    • 南秦岭中生代东河群碎屑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2018, 37(2):211-229.

      摘要 (2808) HTML (0) PDF 19.14 M (2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秦岭微陆块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构造单元,为了探讨南秦岭中生代断陷盆地的物质来源,本文选取凤太地区下白垩统东河群田家坝组复成分砾岩、周家湾组凝灰质砂岩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碎屑锆石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组各40个有效年龄。结果明显可以分为5个年龄峰,范围分别是:2 595~2 771 Ma、1 215~1 916 Ma、749~1 142 Ma、424~576 Ma、218~306 Ma,分别对应Kenor、Columbia、Rodinia、Gondwana、Pangaea等5次超大陆事件。通过对测年数据进行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北秦岭增生造山带和华北板块为南秦岭中生代盆地提供了大部分的物源,扬子板块次之,北祁连造山带和西秦岭北缘构造带也有一定的贡献。

    • 北京地区中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8, 37(2):230-240.

      摘要 (2980) HTML (0) PDF 10.53 M (2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采自北京地区中元古界下马岭组的页岩样品,进行了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主量元素Al2O3、CaO和Na2O含量明显偏低,K2O和MnO含量稍微偏低,SiO2、TiO2及Fe2O3T含量同上地壳基本一致。微量元素及其比值特征显示源岩为混合源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轻稀土富集、重稀土平坦,铕明显负异常、铈弱负异常,各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大陆上地壳一致,显示了沉积物具有同源性。源岩为来自于内蒙古隆起的花岗岩类、闪长岩类及基性岩的混合。微量元素比值及铈弱负异常的特征表明中元古界下马岭组页岩为覆水较深的还原环境沉积,源区构造背景为大陆岛弧。

    • 西藏浦桑果铅锌多金属矿床矽卡岩矿物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8, 37(2):241-258.

      摘要 (2791) HTML (0) PDF 19.09 M (2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藏浦桑果铅锌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冈底斯成矿带火山岩浆弧内,矿区矽卡岩型铅锌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透镜状近东西向赋存于白垩系塔克那组第4岩性段矽卡岩化大理岩中,矽卡岩矿物较发育。为进一步查明矽卡岩矿物种属及矽卡岩类型,剖析矽卡岩的形成环境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在对矽卡岩矿物系统的显微镜下鉴定基础上,利用电子探针对矿区内主要矽卡岩矿物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石榴子石主要为非连续的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类质同像系列(And47.39~98.17Gro0.59~50.22Ura+Pyr+Spe0~3.53),且早期主要形成钙铁榴石,部分钙铁榴石含锰质较高;单斜辉石主要为钙铁辉石-锰钙辉石-透辉石类质同像系列(Hd37.91~74.16Jo0.91~61.66Di0.43~46.07);似辉石主要为硅灰石,端员组分为Wo99.09~99.26En0.50~0.56Fs0.13~0.24;角闪石主要为镁角闪石,具钙质角闪石属性;绿帘石贫铁、镁而富铝、钙;绿泥石属于密绿泥石类。矿床矽卡岩矿物组合特征表明,浦桑果矿床矽卡岩兼具钙质矽卡岩和锰质矽卡岩的特征。早期矽卡岩形成于高温、偏碱性、强氧化的开放体系中,成矿流体具有较高氧逸度。锰质矽卡岩矿物特征及独立银矿物的存在综合表明矿区具有银矿找矿潜力,为下步找矿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 黔西北香炉山铜矿床赋矿主岩矿物岩石学研究

      2018, 37(2):259-269.

      摘要 (1724) HTML (0) PDF 12.69 M (19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黔西北威宁地区香炉山铜矿床位于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组第3段(P3β3)顶部与宣威组(P3x)底部之间,属于玄武岩型铜矿床。针对其含矿地层宏观地质特征与赋矿主岩矿物岩石学组构,本文以野外地质为基础,系统开展岩矿鉴定、扫描电镜与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结果表明,本矿床赋矿主岩为岩屑粉砂岩的矿石矿物为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和孔雀石,脉石矿物为长石、石英、绿泥石和碳质物等;赋矿主岩为火山角砾岩的矿石矿物为自然铜、斑铜矿、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和孔雀石,其脉石矿物为石英、绿泥石、白云石和粘土矿物等,按其主要矿物含量,原生矿石可分为自然铜+辉铜矿+赤铁矿矿石、自然铜+黄铜矿+黝铜矿矿石、黄铜矿+斑铜矿+赤铁矿矿石3种自然类型。根据矿物共生组合与相互穿插关系,本矿床成矿作用可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其中,热液期矿石矿物的形成顺序为斑铜矿→黄铜矿—黝铜矿—自然铜→辉铜矿,表生期形成孔雀石、赤铜矿、赤铁矿、钛铁矿、褐铁矿等矿物。

    • 东天山大草滩蛇纹岩中铬铁矿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2018, 37(2):270-280.

      摘要 (1379) HTML (0) PDF 10.18 M (2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东天山大草滩蛇纹岩中发育副矿物铬铁矿,部分铬铁矿具环带结构,核部为铝铬铁矿,富Al贫Fe,Cr2O3为39.27%~42.65%,Al2O3为24.58%~26.21%,TiO2含量很低(<0.20%),FeO为12.18%~18.14%,而Fe2O3含量为0.33%~7.30%,Cr#为50.6~53.5,Mg#为53.3~68.2,Fe2+#为31.8~46.7。核部铝铬铁矿结晶温度平均约为1 385℃,结晶压力平均为2.77 GPa,推断其形成深度约为86 km,相当于软流圈位置;相对于FMQ缓冲剂的地幔氧逸度为FMQ-4.38~FMQ+0.63 log单位,平均值为FMQ-1.15 log单位;地幔熔融程度F为21.04%~21.28%。推测大草滩蛇纹岩的原岩橄榄岩单元源区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形成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可能产自俯冲带环境中的岛弧环境。大草滩铬铁矿的环带结构特征表明其经历了温度由高到低、氧逸度由低到高的过程,反映了大草滩蛇纹岩由最初的高温高压地幔环境被推覆到地壳,随后经历了低温低压的浅程度区域变质作用。

    • 湘东南太和仙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2018, 37(2):281-295.

      摘要 (1491) HTML (0) PDF 16.18 M (19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太和仙铅锌矿床位于东南地洼区之南岭成矿带中段,为了了解其流体性质及演化,探讨成矿机制,通过现场调查,对矿区不同成矿阶段的矿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该矿区成矿作用分为3个阶段,依次为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早阶段)、石英-铅锌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中阶段)、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晚阶段)。包裹体研究表明:矿床中主要发育富液相水溶液包裹体(Ia型)、富气相水溶液包裹体(Ib型)、CO2包裹体(Ⅱ型)、含CO2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Ⅲ型)4类。早阶段中均一温度为235~349℃,盐度为2.03%~7.44%(NaCleq,质量分数,下同);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59~272℃,盐度为1.39%~10.86%;晚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28~205℃,盐度为1.39%~7.58%。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3个阶段中包裹体的组分主要为H2O,其次有少量CO2和还原性气体CH4、N2。早阶段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了不混溶作用,表现为CO2等气相成分的逸失是导致金属元素沉淀富集的主要因素。中阶段成矿流体在演化过程中发生不同流体间的混合作用,表现在以大气降水及层间水的混入是导致大量金属元素沉淀成矿的主要因素。晚阶段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推测可能流体自然冷却致使成矿元素沉淀富集。

    • >宝玉石矿物学
    • 寿山水坑石的矿物成分、内含物及微量元素特征

      2018, 37(2):296-308.

      摘要 (1256) HTML (0) PDF 12.70 M (1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研究寿山水坑石的矿物成分、内含物、微量元素及产地特征,采用了红外光谱、X射线粉晶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激光拉曼光谱、LA-CP-MS等测试方法。红外光谱和XRD测试结果显示水坑石的矿物组成以地开石为主,珍珠陶石、叶腊石、伊利石在部分样品中作为次要矿物存在;XRD图谱显示地开石有序度较低。扫描电镜测试结果显示萝卜纹的矿物颗粒比基质部分细小,呈不定向排列;暗色颗粒状内含物以自形与它形两种形态镶嵌于地开石基质中。拉曼光谱测试结果表明萝卜纹的主要矿物成分为硫磷铝锶石,暗色颗粒状内含物为黄铁矿。LA-CP-MS测试结果显示高山石、水坑石、田黄的微量元素含量有区别,使用判别分析建立三者的判别函数,对未知样品的判别正确率估计值为90.8%。水坑石中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明显,轻稀土元素富集程度较低。水坑石的原生成矿环境为还原环境,萝卜纹和黄铁矿均为原生包裹体。后期环境的差异造成了高山石、水坑石、田黄在微量元素含量上的差别,地下水环境造成了水坑石中轻稀土元素的迁移;这些差异可作为鉴别三者的依据。

    • >环境矿物学
    • Cl-/SO42-铁盐对含可溶性胞外多聚物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溶液中铁矿物形成的影响

      2018, 37(2):309-317.

      摘要 (1358) HTML (0) PDF 8.55 M (16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铁细菌胞外多聚物作用下聚集的铁可通过氧化或者沉淀作用使铁稳定或沉积,从而形成铁矿物。本文基于铁细菌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对铁矿物形成的调控作用,介绍了Cl-/SO42-的Fe(Ⅲ)或Fe(Ⅱ)盐作用下,含可溶性EPS的氧化亚铁硫杆菌(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溶液中铁矿物的形成,观察了溶液pH值变化及形成铁矿物的矿相与结构,并采用XRD、FTIR和FESEM对其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反应溶液中OH-离子可与Fe3+形成微米级"针垫"聚集球状或纳米级小球形施威特曼石和微米级"菱形"块状黄钾铁矾铁矿物沉淀。反应溶液中的可溶性EPS可调控和促进铁矿物的形成,但对Fe2+的氧化未产生影响;外源Fe盐可促进施威特曼石向黄钾铁矾转化。随着Cl-/SO42-摩尔比例的增加(即Cl-含量的不断增加),两矿相间的转化明显受到抑制,且铁矿物颗粒之间的集聚作用明显减弱;反之,SO42-含量升高时,有利于铁矿物间的转化和聚集球状颗粒形貌结构的形成。

    • 温石棉通过活性氧激活线粒体通路诱导A549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2018, 37(2):318-324.

      摘要 (1234) HTML (0) PDF 8.40 M (1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在温石棉激活线粒体通路诱导A549凋亡中的作用。采用不同浓度温石棉粉尘染毒人肺上皮细胞(A549)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ROS抑制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预处理前后的细胞凋亡率、胞内ROS水平及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p53蛋白表达水平。实验结果显示,温石棉可降低A549细胞存活率,呈现时间-剂量效应关系;NAC可显著减少胞内ROS水平、阻止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并下调caspase-3、p53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部分细胞凋亡的发生。表明ROS可通过诱导p53蛋白过表达,激活线粒体凋亡通路,诱导A549细胞发生凋亡。

    • >综述与进展
    • 高压超高压变泥质岩适用的地质温压计评述

      2018, 37(2):325-341.

      摘要 (1463) HTML (0) PDF 19.90 M (1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压超高压变泥质岩形成温压条件及p-T演化轨迹是高压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介绍了高压超高压变泥质岩适用的几种地质温压计,包括石榴子石-多硅白云母Fe2+-Mg交换温度计、石榴子石-绿泥石Fe2+-Mg交换温度计、硬绿泥石-绿泥石Fe2+-Mg交换温度计、多硅白云母Si含量压力计、金红石Zr含量温度计、榍石Zr含量温压计、锆石Ti含量温度计、石英Ti含量温度计以及氧同位素温度计,并对上述温压计的适用条件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做了简要评述。

    • 加强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

      2018, 37(2):342-348.

      摘要 (1244) HTML (0) PDF 9.13 M (1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4个与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相关的内容:①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标志;②加强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③当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④加强极低级变质作用研究需要考虑的4个方面,一是立项,二是稳定的经费支持,三是人才培养,四是先进仪器设备的配备。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