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猛猛 , 王长明 , 姚恩亚 , 贺昕宇 , 夏锦胜 , 王乔 , 陈晶源 , 王长侬 , 杨立飞 , 杜斌 , 石康兴
2018, 37(1):1-18.
摘要:华北克拉通是我国最大且最古老的克拉通,是研究太古宙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的理想区域,一直备受地质学家的关注。太华杂岩是华北克拉通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其南缘,总体呈近北西西-南东东向分布。在详细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鲁山地区太华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样品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以揭示其成岩及变质事件时代。样品的锆石U-Pb加权平均207Pb/206Pb年龄为2 788±16、2 714±12和1 920±18 Ma,分别代表斜长角闪岩成岩年龄、早期变质事件年龄及晚期变质事件年龄。综合梳理前人的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数据,分析并讨论了3次地质事件的地质意义:2 850~2 700 Ma为一期重要的岩浆事件,代表了太古宙新生地壳的形成;2 800~2 600和~1 900 Ma为两期变质事件,期间太华杂岩分别遭受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两次变质变形改造。本次研究不仅可以解释太华杂岩的形成、变质时代及其地质意义,而且为进一步研究华北克拉通南缘乃至整个华北克拉通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提供了新的数据资料。
辜平阳 , 陈锐明 , 查显锋 , 董增产 , 庄玉军 , 查方勇 , 李培庆
2018, 37(1):19-33.
摘要: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石英闪长岩Al2O3含量较高,全碱(Alk)含量较低,Na2O>K2O,铝饱和指数A/CNK为0.87~0.91,属钙碱性准铝质岩石系列。球粒陨石标准化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型,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Eu弱负异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Nb/La和Rb/Nb比值较低,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石英闪长岩CaO/Na2O比值较高(2.32~2.64),结合源岩判别图解综合推断其源于变玄武岩的部分熔融。全岩Zr饱和温度计算结果显示初始岩浆温度>768℃;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源区压力>1.5 Ga,源岩部分熔融的残留相可能为石榴子石+角闪石+金红石。经过锆石阴极发光分析和MC-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206Pb/238Pb加权平均年龄为252±1 Ma,代表了柴达木盆地西北缘石英闪长岩的成岩年龄。结合区域地质演化特征,认为该岩体形成于与板块俯冲有关的火山弧构造环境,是晚二叠世末期宗务隆洋壳向柴北缘欧龙布鲁克地块俯冲,变玄武岩在相对较高的温压条件下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的。
尤东华 , 王亮 , 胡文瑄 , 钱一雄 , 王小林 , 陈强路 , 张军涛
2018, 37(1):34-46.
摘要:塔深1井钻遇的寒武系地层属于中寒武统阿瓦塔格组和上寒武统丘里塔格下亚群。阿瓦塔格组以灰色-深灰色粉晶-细晶藻白云岩为主,丘里塔格下亚群以灰色-浅灰色晶粒结构白云岩与残余亮晶结构白云岩为主。藻白云岩在阴极发光下以明亮的中等强度砖红色-桔黄色为主要特点,具有相对偏重的δ18O值(-6.3‰~-4.5‰,平均为-5.3‰,VPDB)、相对较高的稀土总量以及与正常海相碳酸盐岩相似的稀土配分样式。晶粒白云岩与残余亮晶结构白云岩在阴极发光下以偏暗的中等强度蓝紫色-砖红色为主要特点,具有相对偏轻的δ18O值(-9.2‰~-5.7‰,平均为-7Å5‰,VPDB)、相对偏低的稀土总量、Eu正异常与重稀土明显亏损为特点的稀土配分模式。阿瓦塔格组和丘里塔格下亚群白云岩在上述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异表明储层发育的成岩-蚀变过程存在差异。研究认为,埋藏较深的阿瓦塔格组优质储层的形成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准同生期大气淡水作用下石膏结核的溶解及非稳定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奠定了基础,后期成岩改造及流体作用进行了强化,局部遭充填破坏。
唐攀 , 唐菊兴 , 郑文宝 , 冷秋锋 , 林彬 , 唐晓倩 , 王豪
2018, 37(1):47-60.
摘要:新嘎果地区位于西藏南冈底斯中段北部,洛巴堆-米拉山断裂南侧,区内发育的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主要为流纹质岩屑晶屑凝灰岩,出露面积小。该区典中组火山岩具有富硅(SiO2=75.09%~78.10%)、贫碱(K2O+Na2O=4.84~6.52%)、贫镁(MgO=0.24~0.37%)、过铝质(A/CNK=1.02~1.75)特征,富集轻稀土元素,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9.49~11.30,Eu异常从弱负异常到弱正异常(δEu=0.76~1.15),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U、K),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并且明显亏损Ba和Sr,属于钙碱性过铝质系列,具有陆源弧火山岩的特点。锆石U-Pb年龄为70.89±0.31 Ma,是目前典中组火山岩最老的年龄;锆石176Hf/177Hf值比较均一,分布于0.282 820~0.282 939之间,εHf (t)值为+3.2~+7.4,tDM模式年龄变化于662~930 Ma之间。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新嘎果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形成于俯冲构造环境,岩浆源区主要来源于地幔组分,并在岩浆演化过程中混染古老地壳。
2018, 37(1):61-74.
摘要:近几年,随着四川盆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勘探的不断加强,碳酸盐岩储层强的非均质性已成为制约礁滩气藏勘探开发的现实问题。以川东宣汉盘龙洞长兴组典型台缘礁滩剖面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典型台缘礁滩野外剖面的精细观察,结合镜下薄片及岩矿资料分析,重点探讨了盘龙洞礁滩储层纵向非均质性特征及成因。剖面上礁滩体垂向上存在很强的旋回性和储层非均质性,其储集岩分布、储层厚度、白云岩化程度、溶蚀作用等受海平面周期性的升降变化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礁滩储层非均质性受高能相带、海平面升降变化和建设性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高能相带控制储层原生孔隙的发育,决定了储层的沉积非均质性,白云岩化和溶蚀作用有利于礁滩体储层的形成,大气淡水淋滤改造对于优化储层具有关键作用,海平面升降变化决定了礁滩体旋回性发育,而建设性成岩作用的选择性改造深化了储层非均质性。
2018, 37(1):75-86.
摘要: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佳木河组砂砾岩发育广泛的沸石胶结作用。沸石矿物的胶结特征以及胶结成岩机制分析对储层成因机理探索至关重要。以岩心观察为基础,微观镜下分析为辅助,结合电子探针等微区地化测试方法,对中拐凸起佳木河组沸石胶结型砂砾岩岩石物性、沸石胶结、溶蚀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成岩作用分析,建立起成岩环境以及沸石胶结成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佳木河组砂砾岩沸石类胶结作用类型主要有方沸石、浊沸石和片沸石,不同类型沸石胶结不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常形成多期、多类型沸石共同胶结,这与不同阶段成岩环境关系密不可分,是早期短暂开放性碱性成岩环境为基础、中期酸碱成岩环境交替为辅助、后期长期封闭型碱性成岩环境为主导的综合响应结果。
白国典 , 何凯 , 王艳慧 , 琚根社 , 杜保峰 , 王坤
2018, 37(1):87-98.
摘要:在青藏高原北部昆仑山口-甘德断裂与巴颜喀拉山中央断裂之间发育延伸超过100 km的呈雁列排列的花岗细晶岩脉带,这些花岗细晶岩脉走向多为北西向(118°),少量呈南北向(2°)。通过对其宏、微观特征分析研究,并结合在这两组花岗细晶岩脉中分别采获的224.7±0.64 Ma (南北向)与220.5±1.1 Ma (北西向)的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龄数据,指出这些花岗细晶岩脉是印支运动的产物,是早印支期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地块向东昆仑地块斜向俯冲过程中,岩浆沿着昆仑山口-甘德北西向冲掩断层下盘(南盘)形成的北西向与南北向两组"X"型共轭剪节理贯入形成的同构造花岗细晶岩脉。两组"X"型共轭剪节理的展布方向揭示了印支运动的主压应力方向,即NNW-SSE向;北西向雁列排列的节理反映其受右行走滑作用控制的特点;花岗细晶岩脉形成的最早时间(224.7±0.64 Ma)代表了这次俯冲走滑事件的时间,也即昆仑山口-甘德断裂的形成时间。
李彦 , 杨成栋 , 谷高中 , 韩伟鹏 , 李强 , 王旭
2018, 37(1):99-114.
摘要:什根特铁矿赋存于康布铁堡组火山沉积岩系中,矿体呈层状、透镜状、脉状,受地层控制。同时发育矽卡岩及磁铁矿化。矿床形成经历了火山沉积期(主成矿期),岩浆热液期(矽卡岩型矿化)和区域变质期。火山沉积期和岩浆热液期退化蚀变阶段的磁铁矿均具有富Fe,贫Si、Ti、V、Mg、Mn特点;磁铁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具有相似曲线变化特征,指示火山沉积期和退化蚀变阶段的铁矿化具有相同的物质来源,即来自基性火山岩。早期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60~403℃,集中在180~260℃,盐度集中在5%~9%(质量分数,NaCleq,下同),δD介于-134‰~-125‰,δ18OH2O值为4.7‰~8.6‰,表明流体为岩浆水。石英碳酸盐阶段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0~536℃,主要集中在160~340℃,盐度集中在6%~16%,表明流体具有从高温演化到低温、中低盐度和中低密度的特征,石英的δD介于-98‰~-95‰,δ18OH2O值为-0.6‰~2.0‰,表明该阶段流体来自岩浆水混合大气降水。
李士胜 , 李胜荣 , 李成禄 , 于援帮 , 曾勇杰 , 袁茂文
2018, 37(1):115-127.
摘要:永新金矿位于嫩江-黑河构造混杂岩带的南段,为近几年新发现的受构造带控制的蚀变岩型金矿床。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及背散射观测对永新金矿床的金-银系列矿物与载金硫化物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金-银系列矿物以自然金为主,银金矿次之,粒径多集中在5~20 μm,以包体金、裂隙金为主,粒间金较少,成色为843~917,平均888;载金硫化物有黄铁矿和方铅矿,以黄铁矿为主;早阶段黄铁矿粒径较大,以立方体为主,较破碎;主成矿阶段黄铁矿粒径较小,以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为主。黄铁矿Co-Ni-As三角图显示成矿与岩浆热液关系密切,金矿物成色与黄铁矿的Fe/(S+As)值指示矿床形成于中深成中温环境。与克拉通破坏型(胶东型)和造山型金矿床比较,永新金矿床与两者既有相近之处,又有明显区别。
2018, 37(1):128-142.
摘要:作为热液体系中成矿的一个重要前提,水-岩反应一直以来都是矿床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亦是国际地学界的前沿问题。该过程伴随着同位素的交换,使流体和岩石的同位素组成发生变化。硼和锂同位素作为非传统的稳定同位素示踪工具,常用于限定流体和岩石的热液反应过程。本文对水-岩反应过程中影响硼和锂同位素分馏的因素作了较全面概述,包括温度、pH值、溶解过程、表面交换反应以及次生矿物的沉淀过程,并取得了一些主要认识:①一般地,低温或者高pH值时流体更快速富集11B并且在反应结束时有更高的δ11B值;低温(<150℃)时锂进入次生矿物中,高温(>200℃)时锂从岩石中萃取出来。②初始物质的溶解过程与表面交换反应对锂同位的分馏几乎没有影响。③一般而言,次生矿物的形成使7Li优先丢失进入溶液而富集重同位素。最后简单陈述了水-岩反应过程中硼和锂同位素组成的质量平衡模拟计算以及反映流体和岩石的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2018, 37(1):143-151.
摘要:利用古土壤成壤碳酸盐岩稳定同位素组成估算古代大气CO2浓度,是当前古气候环境研究的重要手段。对采自江西信江盆地晚白垩世圭峰群塘边组的成壤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测试表明,δ13C (PDB)值在-4.30‰~-2.10‰之间,平均值为-2.84‰。δ18O (PDB)值在-6.62‰~-1.14‰之间,平均值为-3.62‰。由Cerling经验公式估算出晚白垩世Campanian晚期约75 Ma的大气CO2浓度在782~1 420 ppmv之间,平均值为1 181 ppmv,是当今大气CO2浓度的2~4倍。因此,基于信江盆地塘边组成壤碳酸盐岩的大气CO2浓度估算结果,可能指示了晚白垩世Campanian晚期存在一个大气CO2浓度高峰值,反映了晚白垩世大气CO2浓度的波动性。
2018, 37(1):152-160.
摘要:中国四川黄龙钙华不仅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其有机碳含量对确定区内钙华沉积规律和环境生物的作用与贡献也具有重要意义。钙华有机碳测定的前提是有效去除无机碳,较好保留有机组分并测定,才能够准确地为生物参与钙华沉积提供依据。本文采用酸溶法、消解法、容量法对钙华有机碳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酸溶法会改变有机碳在钙华中所占质量分数,测试结果偏高,并且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3.73%~30.95%,精度较差;消解法对黑色、黄色两种钙华有机碳的测试较为准确,但对白色钙华的测试精度不够理想;容量法测试结果的RSD为3.27%~11.11%,在测定时受钙华组分中干扰物质和外界因素影响。通过横向对比这3种方法的优缺点和测试误差来源,认为消解法适用于钙华有机碳测定。
2018, 37(1):161-168.
摘要:针对赣南风化淋积型稀土矿中稀土元素的分异现象,通过研究该稀土矿的主要矿物成分——高岭石和埃洛石-7Å的矿物特征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吸附特征,探讨了该类型稀土矿的成矿机制和稀土元素分异机理。高岭石和埃洛石-7Å吸附稀土元素的能力受体系pH值以及金属阳离子钾、钠的的影响,且埃洛石-7Å吸附稀土元素的能力高于高岭石。横向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当体系中赋存有K+时,两种粘土矿物对稀土元素的吸附呈现出分化趋势,其中高岭石主要吸附中-重稀土元素,埃洛石-7Å反之,因此风化淋积型稀土矿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K+可能会使高岭石和埃洛石-7Å呈现出差异吸附特征,进而反过来影响稀土矿中稀土元素的配分。
2018, 37(1):169-174.
摘要:使用电子探针、X射线粉晶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激光拉曼光谱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等仪器,对最近在云南发现的一种达到宝石级别的磷铝石进行了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红外吸收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方面的研究。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磷铝石的主要化学成分为P和Al,并含有少量的Fe和V;X射线粉晶衍射结果显示,该磷铝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磷铝石,杂质较少;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分析均检出磷酸根基团的特征峰,红外光谱分析还显示有结晶水与结构水的存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在300和420 nm附近的吸收归属于Fe3+,630 nm附近较宽缓的吸收带由Fe3+和V3+共同产生。并将磷铝石与绿松石进行了谱学方面的对比分析,以便更好地区分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