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35卷第S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目录

      2016, 35(S1):0-0.

      摘要 (953) HTML (0) PDF 3.51 M (1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其它
    • 前言

      2016, 35(S1):0-0.

      摘要 (932) HTML (0) PDF 730.50 K (13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玉石类
    • 广西大化玉的宝玉石学特征和矿床成因

      2016, 35(S1):1-11.

      摘要 (1230) HTML (0) PDF 9.08 M (1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电子探针仪、X射线衍射仪、红外光谱仪以及拉曼光谱仪等测试对广西大化玉的宝玉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化玉主要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组成,并含有方解石、透辉石、磷灰石、石英、绿泥石、蛇纹石、滑石、石榴石和褐铁矿等次要矿物。对其硬度、密度、折射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韧性等进行了系统测定。通过野外考察以及对室内成矿温度、氢氧同位素、硅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等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大化玉矿床成因类型为层控性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矿床,根据辉绿岩中锆石U-Pb法测年,确定其成矿年龄为2.6亿年左右,并建立了对应成矿模式图。

    • 青海三岔口烟青色透闪石玉致色成因探讨

      2016, 35(S1):12-18.

      摘要 (1275) HTML (0) PDF 5.72 M (1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海透闪石玉颜色种类繁多,其中翠青色和烟青色尚未在其他产地发现,独具特色。在宝玉石研究方面,翠青色的致色成因已基本达成共识,即由Cr3+所导致,而针对烟青色的致色成因研究较少,因此笔者深入矿区、走访市场,收集大量烟青色透闪石玉样品,通过镜下观察、拉曼光谱仪分析、紫外-可见显微分光光度计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分析,综合各项分析数据结果,证明烟青色的产生与透闪石玉中所含化学元素并没有关联,而是因为样品中大量存在的石墨等暗色矿物对入射光的散射作用使得烟青色透闪石玉产生了紫色调或灰色调。

    • 辽宁析木玉的宝玉石学特征研究

      2016, 35(S1):19-24.

      摘要 (1244) HTML (0) PDF 5.07 M (16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化学全分析,对辽宁海城析木玉进行了系统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析木玉呈毛毡状结构,矿物成分单一,主要组成矿物为透闪石,基本不含有其他副矿物。析木玉绿色与其含铁离子有关,并随着Fe含量的增加,颜色逐渐加深。

    • 浅论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的鉴定方法

      2016, 35(S1):25-30.

      摘要 (2202) HTML (0) PDF 7.46 M (1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古代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的鉴定是古玉断代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古玉鉴定的难点。现代古玉器鉴定研究是在古代玉器鉴赏古籍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更多依据考古发掘出土的标准器或参考相同时代其它器物进行的。玉器皮色、沁色和染色均属于软玉的次生色,成因较复杂,近些年古玉研究者通过科学检测手段对这3种玉色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以我国古代软玉为研究范围,在总结历代软玉皮色、沁色和染色的相关特征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矿物学理论及科学仪器检测手段在软玉皮色、沁色和染色鉴定的应用。

    • 软玉籽料中“礓”的岩石矿物学研究

      2016, 35(S1):31-37.

      摘要 (1147) HTML (0) PDF 5.25 M (1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使用红外光谱学分析、岩相学观察和电子探针测试等手段,对软玉籽料当中的不透明部分“礓”进行了岩石矿物学研究。结果显示,软玉籽料中的“礓”主要组成矿物是透辉石和粗粒透闪石,个别含有白云母。根据矿物组成的差异,可将软玉籽料中的“礓”分为透闪石型、透闪石-透辉石型、透辉石型3类。软玉籽料中“礓”的表面特征与组成矿物的种类无关,仅与矿物颗粒的大小和分布结构有关。软玉籽料玉质部分的颜色对“礓”的组成矿物、表面特征、分布位置等没有直接影响。软玉籽料中“礓”的形成应与透闪石在形成过程中的交代残留有关。

    • 广绿玉的矿物化学特征及致色机理研究

      2016, 35(S1):38-50.

      摘要 (1284) HTML (0) PDF 11.57 M (1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广绿玉为研究对象,通过岩相学观察、矿物化学分析、XRD等现代测试方法对广绿玉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结构构造特征和致色机理进行了系统研究,重点探讨了绢云母质广绿玉颜色成因的控制因素,认为Cr离子是绢云母质广绿玉致色的主要因素。此外,杂质矿物和透明度也对广绿玉的颜色有一定影响。

    • 广绿玉透明度的控制因素研究

      2016, 35(S1):51-56.

      摘要 (1090) HTML (0) PDF 5.53 M (1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透明度是评价宝玉石质量的一个重要参数。广绿玉产于粤西广宁县,透明度普遍较低,主要集中在半透明和微透明之间。为了研究广绿玉透明度的控制因素,本文设计了系统实验。实验表明,广绿玉的矿物结构对透明度起决定性作用,杂质、裂隙、颜色等因素对透明度也有一定的影响。

    • 两种与绿松石“菜籽黄”品种相似玉石的鉴定特征

      2016, 35(S1):57-62.

      摘要 (1175) HTML (0) PDF 4.60 M (16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市场上有两种黄绿色的玉石与绿松石中的“菜籽黄”品种的外观非常相似,采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测试手段,进行了矿物学、宝石学和谱学特征的研究,结果显示,两种玉石的主要矿物成分都为明矾石和磷灰石,都定名为磷灰石-明矾石玉。在实验室常规检测中可以通过外观特征、常规宝石学特征和红外光谱与绿松石相区别。

    • 辽宁桓仁夕线石玉的宝石矿物学研究

      2016, 35(S1):63-67.

      摘要 (1238) HTML (0) PDF 4.12 M (1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来实验室收到几块外观与和田玉极为相似的玉石样品,为了更好地鉴别该玉石,采用常规的宝石学测试、薄片分析、化学全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拉曼光谱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玉石样品的主要矿物组成是夕线石,并含有少量的云母和高岭石,其结构为柱状纤维变晶结构,主要呈柱状、纤维状、毛发状分布,样品呈黑色的原因可能与晶格中Fe3+替代Al3+有关,Fe3+含量越多颜色越深。

    • 天然萤石的热发光研究

      2016, 35(S1):68-72.

      摘要 (1337) HTML (0) PDF 4.61 M (16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萤石储量丰富,其中有些萤石具有热释光性质。本文选取两块天然长余辉萤石,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和荧光光谱仪对其化学成分及发射光谱进行了测试,分析了其发光机理。结果表明,有天然热释光性质的萤石中稀土元素含量的高低与其发光性密切相关,稀土元素含量越高的样品发光性越强;同一样品的发光性在高温与冷却一定时间的低温下的主要发光峰差别明显,高温下主要发光峰波长较短,低温下主要发光峰波长较长;高温下的发光峰主要与元素Pr、Tb有关,部分弱峰可能与Ho有关;低温下的发光峰主要与元素Pr、Er有关,部分弱峰可能与Sm有关。

    • 类冰种飘花翡翠钠长石玉的岩石学和宝石学特征

      2016, 35(S1):73-77.

      摘要 (1371) HTML (0) PDF 4.97 M (1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冰种飘花翡翠是高档翡翠品种,针对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类冰种飘花翡翠的钠长石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通过常规物理性质测试以及显微镜、电子探针、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分析等,给出了钠长石玉的化学组成和矿物组成,同时也阐明了其岩石学和宝石学特征,并将其与冰种飘花翡翠进行了系统对比。

    • 紫色玉髓的颜色成因初探

      2016, 35(S1):78-84.

      摘要 (1925) HTML (0) PDF 6.85 M (16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紫色玉髓样品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偏光显微镜、背散射电子图像、激光剥蚀-等离子体质谱、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等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图像、成分和光谱的分析,对比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紫色玉髓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3块紫色玉髓样品的紫色成因都可以用色心进行解释,只是色心的形成过程各有不同。样品中微量杂质元素和水的存在,对于颜色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 >有机宝石
    • 波罗的海蜜蜡内部特征初探

      2016, 35(S1):85-90.

      摘要 (1247) HTML (0) PDF 6.02 M (1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宝石显微镜、红外光谱等测试方法对不同颜色和透明度的波罗的海琥珀的内部特征进行分析。蜜蜡与透明琥珀具有基本相似的红外光谱特征,表明化学组成和结构不是影响其外观特征的主要因素。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蜜蜡表面存在大量的、密集分布的微气泡群体。气泡状内含物直径大都小于20 μm,绝大多数直径在5 μm左右。结合光学线路图,推断波罗的海蜜蜡的外观特征与气泡状内含物有直接关系,并且有如下规律,即琥珀透明度越低,色级也越偏向白色,其中气泡状内含物尺寸越小,分布越密集。

    • 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光谱研究日本马氏贝珍珠中Zn与Hg的元素相关性

      2016, 35(S1):91-98.

      摘要 (1176) HTML (0) PDF 8.39 M (1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技术(SR-μXRF),探测金绿色和白色日本马氏贝珍珠中Zn和Hg的空间分布。面扫描结果显示,按珍珠质生长的时间先后顺序,Zn和Hg含量呈现“起初低-中间高-再降低”的分布模式,这一分布模式反演出马氏贝在插核手术后过了静水休养期,存在一个高代谢速率期,然后才恢复平稳新陈代谢。两个样品中,Zn和Hg含量呈现正相关,金绿色样品中Zn和Hg相关系数r=0.6,白色样品中Zn和Hg相关系数r=0.58,比较而言,Zn和Hg相关系数高的样品光洁度较好。对Zn和Hg相关系数较高的金绿色日本马氏贝珍珠样品做R型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影响珍珠层元素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有生物生长支持作用、环境影响作用、生物矿化作用3方面,Zn的环境影响因子相对贡献率较高(61.7%),也揭示出Zn和Hg的拮抗作用极大影响Zn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对人工养殖珍珠具有指导意义。

    • 基于电子束辐照技术在琥珀和柯巴树脂中生成根须状包体的研究

      2016, 35(S1):99-105.

      摘要 (1178) HTML (0) PDF 5.39 M (16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血蜜蜡是2015年底我国市场上出现的琥珀新品种,具有少见的颜色和独特的根须状包体(俗称“根系纹”)。根须状包体的成因目前尚无定论,但其形态与绝缘材料经电子束辐照引发击穿放电产生的利希滕贝格图形有很高的相似性。琥珀和柯巴树脂作为绝缘材料经电子束辐照能否生成利希滕贝格图形尚未有报道。为此笔者收集了琥珀和柯巴树脂样品进行了电子束辐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琥珀和柯巴树脂样品均可以通过电子束辐照技术产生根须状包体。辐照生成的根须状包体实则是琥珀和柯巴树脂样品被击穿放电形成的伴有应力裂纹的树枝状通道,即利希滕贝格图形。样品经辐照生成的根须状包体与血蜜蜡样品中的根须状包体在形态特征上基本相同。

    • 同步辐射射线荧光光谱研究台湾红珊瑚生长环带的元素分布

      2016, 35(S1):106-110.

      摘要 (1171) HTML (0) PDF 5.33 M (16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珊瑚具有的生长环带结构可以记录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采用同步辐射微聚焦X射线荧光光谱(SR-μXRF)技术研究红珊瑚横截面生长环带中主要元素Ca,过渡金属元素Cu、Fe、Mn和Zn,稀土元素Dy以及毒害元素Hg等含量的空间分布。结果显示,Ca元素随生命活动呈周期性变化,Fe元素含量变化能够反映出珊瑚生命活动的活跃程度,Hg元素能够反映珊瑚虫从幼年到成年的变化。应用同步辐射技术开展珊瑚横截面生长环带结构中元素分布和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进而探讨珊瑚生态环境与海洋大环境关系,可以为了解海洋环境变化提供具有时间维度的信息。

    • 彩斑菊石宝石学特征研究

      2016, 35(S1):111-118.

      摘要 (1602) HTML (0) PDF 6.58 M (1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彩斑菊石是一种主要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地区开采出的具有彩虹色晕彩的螺状糕菊石属化石壳碎片,经涂塑处理后以ammolite(彩斑菊石)的商品名出售的有机宝石,常具红、绿、蓝等单色或多色彩斑。利用常规宝石学测试、激光拉曼光谱测试、紫外-可见光谱测试、扫描电镜测试等方法,对彩斑菊石及菊石碎块共9块样品的宝石学特征、谱学特征、微观形貌特征、颜色成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彩斑菊石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拼合或涂塑层,具典型薄层状结构;表面不同区域的颜色与文石层结构密切相关,随着文石层厚度和紧密程度的增加,颜色逐渐向可见光长波方向变化,推测彩斑菊石的颜色主要与文石层厚度有关,并由文石层的干涉作用所致。

    • 红珊瑚的稀土元素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意义

      2016, 35(S1):119-126.

      摘要 (1534) HTML (0) PDF 7.92 M (1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珊瑚是珍稀的有机宝石。对35个不同产地不同属种的红珊瑚样品中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及红珊瑚生态环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珊瑚的稀土元素富集主要受生物作用影响,其∑REE较低,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δCe负异常为主,部分红珊瑚样品δEu正异常;红珊瑚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具有产地鉴定意义,也指示出红珊瑚的生态环境与海底火山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后者影响红珊瑚的生长物源供应;红珊瑚的生态环境的稀有性导致了红珊瑚的稀有性。

    • 中国古代琥珀珠饰鉴定及其产地初探

      2016, 35(S1):127-132.

      摘要 (1195) HTML (0) PDF 5.95 M (1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琥珀是珍贵的有机宝石,应用历史悠久。我国南方的江苏扬州、广西合浦和云南、湖南、湖北等地博物馆藏有大量出土的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琥珀珠饰,大多没有开展科学鉴定。本文探索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对琥珀样品开展年代、材质和产地鉴定,应用形态分析、放大观察和无损的红外光谱测试对4个古代琥珀样品进行研究,初步判定这4件古代样品年代为西汉到魏晋南北朝,材质为琥珀,且产地为波罗的海,表明琥珀也是古代南方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贸易产品。

    • 紫色日本马氏贝珍珠颜色成因研究

      2016, 35(S1):133-139.

      摘要 (1230) HTML (0) PDF 6.27 M (16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颜色异常的紫色日本马氏贝珍珠样品进行了同步辐射微区X射线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和拉曼光谱测试,研究其颜色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紫色日本马氏贝珍珠的珠核和珍珠表面都被无机染料处理过,其颜色为染色处理而成。

    • >其它
    • 混合岩化型刚玉的产出特征——以河北阜平刚玉为例

      2016, 35(S1):140-146.

      摘要 (1176) HTML (0) PDF 6.92 M (1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河北阜平地区刚玉为例,对混合岩化型刚玉的产出特征和成因进行了论述。采用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方法,详细描述了阜平刚玉的矿物伴生组合、矿物之间的关系、结构、矿物形成的先后顺序等,并探讨该区刚玉形成机理。该处刚玉的粒度普遍较大,其伴生矿物主要有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白云母、夕线石、金红石、绿泥石、磁铁矿、钛铁矿、磷灰石等。根据岩相学特征推测该处刚玉是在片麻岩发生混合岩化过程中,形成富铝质的熔浆结晶而成。讨论了混合岩化型刚玉的宝石学意义,该类刚玉部分可以达到宝石级,但很难达到精品级。若进行规模开发利用,可能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处理。

    • 低温低压二氧化硅集合体的存在形式、产出特征与资源分布

      2016, 35(S1):147-158.

      摘要 (1292) HTML (0) PDF 11.77 M (17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温低压二氧化硅集合体在全球分布广泛,近年来因在众多领域中的多样应用而备受关注。低温低压二氧化硅相主要包括α-石英、α-鳞石英、α-方石英、斜硅石和蛋白石5种,并可聚集形成结晶程度不同的二氧化硅集合体——非晶质的opal-A、隐晶质的opal-CT/C和玉髓以及隐晶质-显晶质的粒状石英集合体。低温低压二氧化硅集合体在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中均可出现,不同类型二氧化硅集合体的产状、围岩类型、围岩年龄和资源分布特征通常存在一定的差异和规律性,这些规律往往能够为该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其成因的探讨提供一定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在综合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此进行了归纳总结。此外,虽然形成时的地质环境对二氧化硅集合体的存在形式和产出特征起到了决定的作用,但后期环境的变化在某些情况下也发挥着重要影响,故对特定地区二氧化硅集合体存在形式和产出特征的判断,有时还需要结合共生矿物组合的特征等进行综合考虑。

    • 染色玛瑙及其质量安全性研究

      2016, 35(S1):159-164.

      摘要 (1276) HTML (0) PDF 5.11 M (16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染色被视为玛瑙的优化方法,可以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然而,近年来一些媒体曝出染色玛瑙存在有害元素,可能会对人体造成潜在的伤害。为了测试国内两大玛瑙集散地厦门东埔村和惠州博罗的玛瑙饰品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笔者对两地生产批发市场上购买的玛瑙样品进行有害元素含量和有害元素溶出量的测试,对实验室染色的玛瑙进行了有害元素含量的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样品的有害元素均未超出限量规定,对人体应该是安全的。

    • 河北易水砚石的矿物岩石学特征研究

      2016, 35(S1):165-168.

      摘要 (1208) HTML (0) PDF 4.48 M (16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薄片观察、电子探针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等方法对2种易水砚石的矿物学、岩石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易水砚的两个品种紫翠石和玉黛石均属碎屑岩,其中玉黛石主要的碎屑组成矿物有石英、长石、赤铁矿、沸石,胶结物为泥质矿物伊利石,可占玉黛石的30%~40%;紫翠石主要的碎屑组成矿物有石英、长石、赤铁矿、方解石、沸石,胶结物为泥质矿物伊利石、蒙脱石、绿泥石、高岭石和蛭石,可占紫翠石的30%~50%。

    • 常见宝玉石材料的放射性研究

      2016, 35(S1):169-174.

      摘要 (1365) HTML (0) PDF 5.46 M (1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取了市场交易量较大的代表性珠宝玉石品种,如金刚石、刚玉、碧玺、祖母绿、翡翠、珍珠、珊瑚等,利用低本底多道高纯锗伽马能谱仪对其进行核素分析,测试天然放射性核226Ra、232Th和40K的比活度值,获得样品的放射性水平。测试结果表明所有样品的放射性比活度处于很低的水平,低于检测值37 Bq/g,处于安全限以下;内照指数IRa和外照指数Iγ均远远低于国家对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核素的限量;人工辐照过的宝石样品放射性活度高于大多数未经过辐照处理的宝玉石样品。

    • 山东临朐红丝砚石的发墨机理探讨

      2016, 35(S1):175-181.

      摘要 (1511) HTML (0) PDF 7.35 M (1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薄片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显微硬度实验等测试手段,对山东临朐红丝砚石的矿物学特征和砚石发墨机理进行了研究;模仿人工研磨的特点,设计了发墨对比实验,并开创性地利用薄片观察法对砚石发墨优劣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显示,石英是红丝砚石发墨的主要功能矿物,石英的磨圆度、粒度差异、含量是影响砚石发墨快慢的主要因素。

    • 山东省白彦地区绿色金刚石特征及宝石学意义

      2016, 35(S1):182-184.

      摘要 (1156) HTML (0) PDF 4.07 M (1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东省沂蒙山的白彦地区,以往地质工作中已发现数千颗金刚石,其中有多量的绿色和带绿色斑点的晶体。金刚石晶体颗粒细小,表层具有深绿斑、褐色斑点,绿色不均匀,颜色有绿、蓝绿、褐绿、黄绿、灰绿、黑绿等色,晶体多不完整,磨损轻、微。枣庄市上泥河村底砾岩、花果泉第四系砂砾层中产出的绿金刚石具有绿色向褐色转变的特点。切磨过程中,绿色钻石具热作用下的绿色不会消失,但会出现绿色纯度或明暗度、鲜艳度存在不确定的游移性变化特征,甚至出现新的附加色,或者消失原来的附加色。这种变化现象具宝石学意义。

    • 中国珠宝黄金资源供需矛盾及思考

      2016, 35(S1):185-190.

      摘要 (1151) HTML (0) PDF 7.42 M (15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珠宝黄金消费长期稳步增长,且需求量很大,供需矛盾日趋紧张。中国需求国际解决已是客观事实。在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加大国际黄金进口,合理开发国内黄金资源,合理引导民间黄金市场流通,合理利用再生金和寻找黄金工业替代品,以达黄金供需平衡。

    • 辽宁金刚石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2016, 35(S1):191-194.

      摘要 (1173) HTML (0) PDF 5.46 M (1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辽宁省瓦房店地区是中国金刚石的重要产区。自20世纪70年代资源勘查取得重要突破后,接续实施勘查开发一体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新世纪以来,该地区的金刚石产业发展一度徘徊不前。近年来,在金刚石勘查方面又取得了新进展。今后一个时期,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金刚石产业综合园区,是中国金刚石走向世界的重要选择。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