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3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目录
    • 岩石矿物学杂志 2015年1月 第34卷 第1期 目次

      2015, 34(1):0-0. CSTR:

      摘要 (1387) HTML (0) PDF 2.45 M (24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研究
    • 扬子西缘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形成时代新证据及其地质意义

      2015, 34(1):1-13. CSTR:

      摘要 (2103) HTML (0) PDF 16.42 M (2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扬子西缘新元古代澄江组底部发育一套玄武岩,其形成时代一直未能准确限定。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云南武定罗茨地区澄江组底部玄武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最年轻一组锆石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804±6 Ma (MSWD=0.40),可以代表澄江组玄武岩的形成时代,从而进一步确定澄江组底界年龄为800 Ma左右。武定罗茨地区澄江组底部玄武岩显示低SiO2,高(K2O+Na2O)、TiO2和Al2O3的特点,具有大陆裂谷碱性玄武岩的性质。结合区域相关研究资料,认为扬子西缘可能存在一个自~800 Ma持续至725 Ma的幕式双峰式岩浆岩带,而澄江组底部玄武岩和苏雄组火山岩均为~800 Ma双峰式岩浆活动的产物,并推测该双峰式岩浆岩带可能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此外,玄武岩中捕获的锆石年龄信息指示扬子西缘可能存在2.5 Ga、1.8~1.6 Ga及1.0 Ga等数期重要的区域构造-热事件。

    • 河北承德甲山正长岩成因的Sr-Nd-Pb-Hf同位素制约

      2015, 34(1):14-34. CSTR:

      摘要 (1773) HTML (0) PDF 19.52 M (2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华北克拉通北缘承德地区甲山正长岩的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主微量元素、Sr-Nd-Pb同位素组成。甲山岩体的LA-ICP-MS锆石 U-Pb年龄为111~108 Ma,代表岩体的结晶年龄,表明其侵位于早白垩世晚期。岩体高SiO2、K2O+Na2O、Al2O3、LILEs(Rb、K)和LREE,低Fe2O3T、CaO、TiO2、MgO和HFSE,具有板内裂谷岩浆岩的特征,属A型花岗岩。甲山岩体εNd(t)=-5.0~-0.9,tDM2(Nd)=0.98~1.31 Ga;εHf(t)=-2.7~+4.3,tDM2(Hf)=0.90~1.33 Ga;Δ8/4=84.9~91.3,Δ7/4=-6.4~-4.0,(206Pb/204Pb)i=16.63~17.10,(207Pb/204Pb)i=15.24~15.30,(208Pb/204Pb)i=36.54~37.20。根据野外地质观察、实验岩石学以及元素地球化学和Sr-Nd-Pb-Hf同位素示踪的综合分析,认为甲山岩体可能起源于下地壳与亏损地幔的混合源区,是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强烈减薄、地壳伸展作用的结果。早白垩世甲山岩体形成过程中亏损地幔物质的参与指示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岩石圈减薄和软流圈地幔上涌,记录了陆内伸展环境下与软流圈底侵作用相关的岩浆事件。

    • 赣东北地区瑶里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岩石成因

      2015, 34(1):35-50. CSTR:

      摘要 (1922) HTML (0) PDF 17.63 M (22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瑶里花岗岩位于钦杭结合带赣东北地区,侵位于双桥山岩群和溪口岩群中,主要由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和少量白云母组成。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该岩体形成年龄为132.0±1.9 Ma,获得的捕获锆石年龄表明该区在141.7±2.6 Ma发生过岩浆活动事件。岩体地球化学特征表现出具较高的SiO2含量和K2O/Na2O值,低的Al2O3、MgO、CaO和TiO2含量,铝饱和指数(A/CNK)为0.92~1.17,大部分大于1.1,属于高钾钙碱性过铝质花岗岩。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和Ti元素,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特征,δEu值为0.30~0.86。通过与相邻岩体的对比,发现瑶里岩体与同时期的鹅湖和卧龙谷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均可能由地壳深处变质泥质岩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但是,瑶里岩体与中侏罗世德兴铜厂花岗闪长斑岩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性质不同,表明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形成温度和压力降低,深度变浅,指示钦杭结合带赣东北地区中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为碰撞后的伸展环境。

    • 西藏雄村矿区Ⅰ号矿体斑岩含矿性研究——来自热液蚀变矿物和副矿物的证据

      2015, 34(1):51-64. CSTR:

      摘要 (1820) HTML (0) PDF 16.78 M (2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藏雄村矿区是南冈底斯成矿带侏罗纪成矿作用的重大找矿突破,目前已发现了Ⅰ、Ⅱ、Ⅲ号铜(金)矿体。为了查明斑岩体矿物学特征与矿化之间的关系,本文以Ⅰ号铜(金)矿体(原雄村铜矿床)含矿斑岩为研究对象,根据电子探针和矿物产出状态分析,Ⅰ号铜(金)矿体含矿斑岩中黑云母、白云母、红柱石、金红石皆为热液蚀变的产物,钾长石除少数为岩浆成因外,多数为热液成因。石英闪长玢岩发育大量的深成磁黄铁矿,未见硬石膏结晶、钛铁矿含量大于磁铁矿、斑岩体中磷灰石SO3含量低(≤0.03%)、成矿流体富CH4等证据显示雄村Ⅰ号铜(金)矿体岩浆-流体氧逸度低,可能为还原性斑岩型铜矿床。利用金红石的Zr温度计计算出金红石的结晶温度为622~762℃,该温度反映了钾硅酸盐化蚀变中晚期温度。金红石中V2O5含量平均值0.42%、粒度较大,黑云母富镁、富钾、贫钙、高氟等特征指示了较好的铜矿化。

    • 河北省宽城县孤山子超基性岩体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特征

      2015, 34(1):65-78. CSTR:

      摘要 (2048) HTML (0) PDF 16.81 M (24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华北克拉通北缘在早石炭世晚期—中二叠世出露大量中酸性侵入岩体,但基性-超基性岩体出露较少,因而缺乏对该时期地幔性质的认识。笔者对位于内蒙古地轴以南百余千米的孤山子超基性岩体开展锆石U-Pb定年、微量元素、Lu-Hf同位素组成测试分析。结果显示,孤山子超基性岩体LA-ICP-MS锆石U-Pb加权平均年龄为296.9±2.6 Ma,为早二叠世的岩浆活动产物。锆石(样号:GSZ-B3)微量元素含量低,具有强Ce正异常和弱Eu负异常特征以及较低的εHf(t)=-1.9~-7.5 (n=17),表明其源区主要为富集的岩石圈地幔。锆石tDMtDMC远大于其U-Pb年龄,表明岩石圈地幔形成过程中有再造古老地壳加入。对比内蒙古地轴上的同时代波罗诺岩体含角闪辉长岩(297±1 Ma)的锆石εHf(t)(-17.0~-14.1),孤山子超基性岩体的锆石εHf(t)明显偏大,表明孤山子超基性岩体的源区富集程度相对较小。此外,孤山子超基性岩体还有2个锆石测点εHf(t)分别为3.2、4.0,指示母岩浆中有少量亏损幔源物质加入,这暗示了华北克拉通北缘局部地区,在晚古生代已有岩石圈拉张减薄的趋势。

    •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岩盐中原生包裹体特征及意义——以巴探5井为例

      2015, 34(1):79-86. CSTR:

      摘要 (1683) HTML (0) PDF 9.09 M (1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发育一套中寒武统的膏岩盐层,是较好的区域性盖层。本文对巴楚隆起中段巴探5井蒸发岩层石盐中的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显微测温学、热力学计算等研究。岩相学结果表明虽然经历了多期构造以及深埋作用的影响,在石盐中仍然发现了代表表生沉积环境的原生包裹体组合。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测温结果表明石盐沉积时的古水温约为29.9℃,与当时的古气候特征相一致。热力学计算表明,石盐中包裹体在埋深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非等容-非等组成体系的热力学特征,可能是包裹体在后期地质改造过程中得以保存的重要因素之一。

    • 缅甸硬玉岩中硬玉矿物的结构水表征

      2015, 34(1):87-96. CSTR:

      摘要 (1956) HTML (0) PDF 9.48 M (2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介绍了名义上无水的辉石族矿物中结构水的研究现状,特别是硬玉矿物的结构水红外表征和含量。且笔者以缅甸硬玉岩为研究对象,使用显微红外光谱、电子探针等测试手段,从微观角度研究其中硬玉矿物的结构水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缅甸硬玉岩中硬玉矿物的结构水在红外光谱中主要表征为3 610~3 620 cm-1和3 540~3 550 cm-1两个区域的吸收峰,且结构疏松的硬玉岩中硬玉矿物的结构水含量呈现外侧多中间少,结构致密的硬玉矿物的结构水含量各部位较为均一。结构水的含量差异和变化趋势可能是硬玉岩形成时板块俯冲和折返过程中的流体参与作用的结果,进一步为缅甸硬玉岩成因提供了的佐证。

    • >环境矿物学
    • Fe(Ⅱ)/针铁矿复合系统对水中橙黄G的吸附-还原脱色研究

      2015, 34(1):97-102. CSTR:

      摘要 (1631) HTML (0) PDF 7.32 M (20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系统研究了Fe(Ⅱ)/针铁矿复合系统对偶氮染料橙黄G (简称OG)的吸附-还原脱色机理,重点考察了反应条件pH值、Fe(Ⅱ)与OG摩尔比对OG还原脱色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矿物表面结合态Fe(Ⅱ)能够有效提高还原脱色反应速率;OG脱色反应非常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速率常数(k)随pH值的升高、亚铁离子吸附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大;当OG初始浓度为50 mg/L、Fe(Ⅱ)与OG的摩尔比为27.0时,Fe(Ⅱ)/针铁矿复合系统对OG的去除脱色率在弱碱性条件下1 h内可达到100%。该系统对OG去除脱色的高效性是界面吸附与还原协同作用的结果。该研究可为有效应用Fe(Ⅱ)/针铁矿复合系统在缺氧环境中的污染修复提供理论指导。

    • >宝玉石矿物学
    • 云南麻栗坡祖母绿的矿物学特征研究

      2015, 34(1):103-109. CSTR:

      摘要 (1978) HTML (0) PDF 7.31 M (2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云南麻栗坡祖母绿进行了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祖母绿含碱金属和铁镁质两组主要微量元素;V2O3含量明显高于Cr2O3,表明主要是V致色;折射率No=1.584~1.586,Ne=1.576~1.579,相对密度S.G=2.70±0.01;类质同像替代以八面体替代为主。麻栗坡祖母绿的矿物学特征可用于作为产地鉴定的依据。

    • >方法与应用
    • 硫代硫酸钠沉淀法富集铜冶炼废酸中铼的实验研究

      2015, 34(1):110-116. CSTR:

      摘要 (1813) HTML (0) PDF 8.49 M (1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白银有色集团铜业公司冶炼废酸量每年约为1×105 m3,其中铼含量为5~70 mg/L,为综合利用废酸中的铼,采用硫代硫酸钠作为特效沉淀剂,对该沉淀剂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废酸中铼含量对铼沉淀率的影响做了较系统的实验研究,得到较优化的沉淀条件。进一步的中试放大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指标:富铼渣泥中含铼达1.66%,铼的回收率达到99.8%。在此基础上,对沉淀剂的氧化还原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本方法工艺简单,铼沉淀率高,环境友好,较适用于废酸中铼的高效提取。

    • >综合资料
    • 2003~2013年新铀矿物特征

      2015, 34(1):117-128. CSTR:

      摘要 (3179) HTML (0) PDF 15.91 M (6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搜集了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经国际矿物学协会新矿物、矿物命名及分类委员会批准的31个新的铀矿物资料,梳理出这些铀矿物新种的重要矿物学特征,试对其晶体化学分类,并对这些新铀矿物的汉译名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新矿物的发现与研究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对我国铀矿物研究提出了建议。本文将对我国铀矿地质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其他
    • 《岩石矿物学杂志》荣获"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称号

      2015, 34(1):13-13. CSTR:

      摘要 (1296) HTML (0) PDF 2.82 M (1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致谢

      2015, 34(1):96-96. CSTR:

      摘要 (2043) HTML (0) PDF 5.46 M (1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2014年《岩石矿物学杂志》优秀论文奖获得者简介——黄启帅

      2015, 34(1):129-129. CSTR:

      摘要 (1462) HTML (0) PDF 1.48 M (2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2014年《岩石矿物学杂志》优秀论文奖获得者简介——王永峰

      2015, 34(1):130-130. CSTR:

      摘要 (1584) HTML (0) PDF 1.48 M (2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