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第33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本期目录
    • 2014年33卷第4期中英文目录

      2014, 33(4):0-0.

      摘要 (1197) HTML (0) PDF 846.09 K (2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研究
    • 新疆白干湖地区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2014, 33(4):597-616.

      摘要 (2012) HTML (0) PDF 3.64 M (35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白干湖地区处于东昆仑-祁漫塔格构造带与阿尔金地块的结合部位,出露的巴什尔希岩浆序列对理解该区早中志留世的构造环境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巴什尔希岩浆序列中白干湖岩体的不同部位采集了二长花岗岩(BGH-1)和正长花岗岩(BGH-4)两件样品,并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白干湖岩体含有白云母、石榴子石等特征矿物,其A/CNK和A/NK的分布范围分别是1.07~1.12和1.41~1.59,属于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S型花岗岩,并具有富集LREE和LILEs、亏损HFSEs,Nb、P、Ti明显负异常的特点。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428.2±4.2Ma,正长花岗岩形成于422.5±2.3Ma。本文和前人的研究成果表明,巴什尔希岩浆序列具有S型花岗岩与A型花岗岩共生的特点,主要活动时代为早中志留世(433~421Ma),形成于后碰撞伸展构造体制。然而,在白干湖断裂以东至格尔木的东祁漫塔格,早中古生代岩浆活动记录了晚奥陶世—早志留世俯冲、中志留世—早泥盆世碰撞和早泥盆世晚期开始后碰撞的演化过程,其中东祁漫塔格早中志留世岩浆岩和白干湖断裂西侧的巴什尔希岩浆序列分别形成于不同的构造环境,因此二者很可能属于不同的构造体系。

    • 武夷地块中古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的发现——剖面介绍及岩石学、岩相学、年代学特征

      2014, 33(4):617-629.

      摘要 (1772) HTML (0) PDF 2.89 M (2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1:250000衢州区域地质调查,在武夷地块浙西南地区发现古元古代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该套岩石在金华、龙游一带呈面状分布,金华张村出露最为完整,主要由辉石角闪石岩、角闪石岩、斜长阳起石岩、斜长辉石岩和斜长角闪岩等组成。对辉石角闪石岩与阳起石岩开展了LA-ICP-MS锆石U-Pb测年分析,分别获得其成岩年龄为1 834±14 Ma (MSWD=0.23,N=16)、1 839±17 Ma(MSWD=0.22,N=11),暗示这套镁铁质-超镁铁质岩石为古元古代岩浆活动的产物。这一发现表明,约1 830 Ma武夷地块处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同时该时期武夷地块已经具备足够的刚性,以致产生大规模的脆性破裂以及可能由地幔对流作用引发的基性岩浆活动,推测在约1.83 Ga武夷地块已经具有克拉通的性质。

    • 青海格尔木市黑海地区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变质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物源分析

      2014, 33(4):630-644.

      摘要 (1732) HTML (0) PDF 6.49 M (28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巴颜喀拉地块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是古特提斯的主体,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对确定古特提斯的演化过程与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探讨该地区与古板块演化有关的成矿地质作用和矿产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巴颜喀拉山群位于巴颜喀拉地块,对其物源研究较为薄弱。碎屑岩中的碎屑组分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反映物源区和沉积盆地的构造环境。本文通过对三叠系巴颜喀拉山群变碎屑岩岩相学特征、沉积结构特征、地球化学判别参数以及地球化学判别图解的研究,结合前人在这一地区所做的如古水流等相关工作,认为巴颜喀拉沉积盆地是在古老基底裂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存在裂陷扩张、海水加深的过程,具有大陆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型物源的特征,接受其北部东昆仑造山带碎屑的沉积,沉积物来自亲上地壳长英质源区。

    • 江西广丰、玉山盆地橄榄玄粗岩的SHRIMP锆石U-Pb定年和Sr-Nd-Pb-O元素同位素特征

      2014, 33(4):645-656.

      摘要 (1586) HTML (0) PDF 3.07 M (29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华夏古板块与扬子古板块结合带内的广丰、玉山红色碎屑沉积盆地均有橄榄玄粗岩产出,SHRIMP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橄榄玄粗岩锆石U-Pb年龄为93±1 Ma,属晚白垩世早期的产物。广丰盆地橄榄玄粗岩(87Sr/86Sr)i值为0.706 191~0.706 352,εNd(t)值为0.27~0.55,(206Pb/204Pb)i值为18.045~18.080,(207Pb/204Pb)i值为15.503~15.543,(208Pb/204Pb)i值为38.240~38.256;玉山盆地橄榄玄粗岩(87Sr/86Sr)i值为0.705 856~0.706 024,εNd(t)值为1.74~1.93,(206Pb/204Pb)i值为17.956~18.063,(207Pb/204Pb)i值为15.456~15.498,(208Pb/204Pb)i值为38.195~38.232。在(87Sr/86Sr)i-(206Pb/204Pb)i、(143Nd/144Nd)i-(206Pb/204Pb)i和(143Nd/144Nd)i-(87Sr/86Sr)i图解中,广丰、玉山盆地橄榄玄粗岩均位于亏损地幔(DMM)和EMⅡ型富集地幔之间,而且(87Sr/86Sr)i和(206Pb/204Pb)i呈正相关,(143Nd/144Nd)i和(206Pb/204Pb)i呈负相关,指示其源区中可能均有DMM和EMⅡ型地幔的贡献;玉山盆地橄榄玄粗岩更偏向DMM端员,指示其DMM端员所占的比例更高。广丰、玉山盆地橄榄玄粗岩具有EMⅡ型地幔的贡献,说明华夏古板块与扬子古板块结合带的岩石圈地幔与华夏古板块的岩石圈地幔属相同类型,为华夏古板块俯冲于扬子古板块之下提供了新的证据。

    • 西昆仑上其木干岩体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地球化学及U-Pb年代学证据

      2014, 33(4):657-670.

      摘要 (1872) HTML (0) PDF 4.18 M (26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上其木干岩体位于新疆阿克陶县上其木干,区域上沿乔拉克克-苏盖特-阿加尔东断裂呈NW-SE向带状分布。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SiO2含量为66.06%~75.13%,Al2O3含量为12.45%~14.78%,(K2O+Na2O)平均含量为8.82%,K2O/Na2O均值为1.25,铝指数A/CNK(0.89~0.98)<1.1,属高钾偏铝质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总量中等(ΣREE=231×10-6~404×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平滑右倾型,δEu平均为0.17,具有明显的Eu亏损;明显富集相容元素Ni、Co、Cr、V,不相容元素Rb、Th以及高场强元素Zr、Hf等元素,强烈亏损Ba、Sr、P和Ti元素,相对亏损Nb和Ta元素。采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得到二长花岗岩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25.4±1.9 Ma(MSWD=6.0),认为岩体属于晚三叠世早期的岩浆活动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判别图解显示岩石为壳幔岩浆混合成因,具有A型花岗岩特点,形成于后碰撞伸展阶段的张性环境,标志着西昆仑造山带在晚三叠世早期造山作用的结束和板内构造演化的开始,为后碰撞环境向板内伸展环境的过渡,同时也标志着古特提斯洋在该区晚三叠世早期恰好完全闭合。

    • 红柳沟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矿物学特征及矿石成因分析

      2014, 33(4):671-680.

      摘要 (1709) HTML (0) PDF 2.27 M (2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红柳沟北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位于柴达木陆块北部的欧龙布鲁克微陆块东北缘,呈岩墙状,出露面积约0.1 km2,由方辉橄榄岩、橄榄二辉岩、含长单辉橄榄岩、橄榄辉长苏长岩、暗色橄榄辉长岩、苏长岩、辉长岩等组成,各岩相带在空间上呈渐变过渡关系。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显示,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普通辉石和斜长石,并且各矿物的结晶温度为1 307~1 122℃。岩体钛铁矿化明显,主要金属矿物为钛铁矿、钛磁铁矿和磁铁矿。利用橄榄石Fo最高值反演出原生岩浆MgO含量为8.49%,FeO含量为10.03%,TiO2含量为1.63%,为普通玄武质岩浆。通过综合研究各矿物形成的温度和氧逸度条件,认为岩浆从橄榄石结晶到普通辉石结晶,其氧逸度是缓慢升高的,并且氧逸度是控制红柳沟北岩体Ti-Fe氧化物结晶的主要因素。

    • 青藏高原共和盆地14.5calkaBP以来粘土矿物响应的气候变化模式

      2014, 33(4):681-692.

      摘要 (1662) HTML (0) PDF 2.90 M (2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青藏高原北缘共和盆地沙珠玉河的尾闾湖达连海钻孔沉积柱(40.92 m)进行了14C年代测定(10个控制点)和粘土矿物分析(按20 cm/70 a间隔的分辨率)。沉积柱底部年龄为14.5 cal ka BP。根据沉积柱粘土矿物的类型、组合、比率指标综合分析,重建了共和盆地14.5 cal ka BP以来气候环境的演化历史。冰消期(14.5~10.0 cal ka BP)盆地气候总体特征表现为干冷, 盆地物理风化强;早中全新世(10.0~5.0 cal ka BP)气候表现为温湿,盆地化学风化为主,气候最宜期发生在中全新世的6.0 cal ka BP前后;晚全新世(5.0~0.0 cal ka BP)气候表现为干冷, 盆地物理风化盛行。末次冰消期以来,共和盆地粘土矿物记录的气候环境变化阶段与高原其它湖泊指标记录的阶段基本一致。共和盆地粘土矿物记录的气候环境兼有西风、季风模式的特征。

    • 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叠加成矿系统稳定同位素对比研究

      2014, 33(4):693-706.

      摘要 (1641) HTML (0) PDF 1.03 M (3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南澜沧老厂多金属矿床是“三江”成矿带南段重要的多金属矿床之一,属于多种构造环境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火山喷流沉积+隐伏斑岩热液成因为主的矿床,多因复成矿特征典型。本文在对不同成矿系统典型矿物/岩石开展S、Pb、H、O、Sm-Nd、Rb-Sr同位素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比了不同成矿系统在矿床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异同。研究表明,两个成矿系统的成矿物质来源既有继承性,又有新生性,多源特征明显。其中,火山喷流沉积成矿系统的S主要来源于火山热液,Pb主要来源于古陆壳基底和火山岩,成矿流体主要为海水与岩浆水的混合。斑岩型矿石矿物的S、Pb同位素组成也具壳幔混合源的特征,金属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与岩浆有关,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及大气降水,晚期成矿流体向大气降水漂移的特征相对明显。斑岩热液成矿系统中花岗斑岩的87Sr/86Sr比值介于地壳与地幔岩石平均值之间,Sm-Nd 同位素数据接近EMⅡ地幔端员,指示岩浆源区处于壳-幔组分过渡区。

    • 宜章县长城岭浅成花岗质岩浆隐爆机制及找矿意义探讨

      2014, 33(4):707-719.

      摘要 (1885) HTML (0) PDF 2.05 M (2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长城岭铅锌多金属矿区,常见沿花岗斑岩脉与北东向断裂交汇处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的角砾岩。这类角砾岩的空间就位、物质组成、岩石组构及蚀变特征等表明其为隐爆成因,可划分为爆破角砾岩、震碎角砾岩和混杂角砾岩。按照隐爆机制的不同,其又可分为岩浆隐爆角砾岩和热液隐爆角砾岩。区内花岗斑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燕山早期晚阶段侵入的富含挥发分、流体-溶体相互作用强烈的浅成花岗斑岩具备有利的隐爆条件和明显的隐爆特征。隐爆作用不仅为铅锌多金属矿化富集提供物源及流体源,还为成矿流体汇聚及卸载沉淀提供了重要场所。长城岭地区与铅锌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的隐爆角砾岩的发现对其矿区深部、湘南钨锡多金属矿化集中区乃至南岭中段有色金属找矿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黑龙江乌拉嘎金矿成矿热力学参数研究

      2014, 33(4):720-725.

      摘要 (1838) HTML (0) PDF 3.44 M (24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前人工作的总结,在研究矿物共生关系的基础上将乌拉嘎金矿床的成矿作用过程划分为3个成矿阶段,然后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出了各个阶段的成矿热力学参数。第1阶段:黄铁矿-早期白色玉髓状石英阶段,Eh范围在-0.5~+0.3 V之间,处于弱还原环境,硫逸度应大于10-23;第2阶段:烟灰色玉髓状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在低温时成矿环境为中酸性(pH=4),弱还原环境(Eh值为-1.0~-0.3 V),硫逸度范围应大于10-40,但不会超过100。同前一阶段相比,硫逸度下限降低;第3阶段:碳酸盐-石英阶段,碳酸盐矿物的出现预示着成矿已接近尾声,成矿介质的pH值逐步从酸性(pH=3)向中酸性(pH=5)转变,成矿Eh值也从弱还原(-0.5 V)向弱氧化(+0.3 V)过渡,硫逸度下限范围大约在10-23左右,不超过100,而氧逸度范围在10-20左右。这对于深入探讨热液成矿作用过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综述与进展
    • 脉状铅锌(铜、银)多金属热液矿床研究进展

      2014, 33(4):726-746.

      摘要 (2015) HTML (0) PDF 6.29 M (3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在矿床学分类研究中对沉积岩容贱金属矿床的命名和分类尚未统一,其中一类赋矿围岩为沉积岩、矿体受构造(断层、褶皱等)控制呈脉状产出的、成矿金属为铅锌铜银多金属的矿床成为缺失环节,缺少系统的归纳总结。但该类矿床是造山作用的产物,对其进行归纳综合分析,有助于了解造山作用中的矿质迁移和沉淀过程。本文将该类矿床资料收集,对其成矿特征、控矿构造、成矿流体、矿质来源等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此类矿床与造山作用或造山带有着紧密的联系。成矿物质表现为多源性,包括基底围岩、岩浆来源以及幔源贡献。成矿流体具有岩浆流体、变质流体、盆地卤水等多种来源,部分矿床的成矿流体受大气水影响。该类型矿床与MVT铅锌矿床有相似之处,但在成矿环境、控矿因素、金属来源以及成矿流体来源等方面有较大差异。

    • 堇青石合成的研究进展

      2014, 33(4):747-762.

      摘要 (4284) HTML (0) PDF 2.40 M (12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堇青石是一种具有较低热膨胀系数、良好抗热震性的矿物材料。天然的堇青石矿物原料很少,因此常常采用人工合成的方法来合成堇青石材料。本文根据近年来合成堇青石的最新研究,论述了堇青石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具体包括高纯氧化物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法、天然矿物高温固相反应合成法、利用工业废料合成法、利用农业废料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和低温燃烧合成法。目前工业化生产堇青石大多采用天然矿物高温固相反应法,此法虽有众多优点,但同时也存在许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如何能将其他方法用于工业化生产,将成为合成堇青石今后研究中的一个发展方向。

    • 加强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中伴生矿床的研究

      2014, 33(4):763-769.

      摘要 (1574) HTML (0) PDF 413.16 K (2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前寒武纪条带状铁建造中除产出大量贫铁矿和富铁矿外,常共生和伴生许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特别是金、锰、铅锌铜和镍以及硫铁矿等矿床,其中不少达到大型和超大型规模,其经济价值超过铁矿床本身,在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国前寒武纪鞍山式条带状铁建造除主要产出贫铁矿和少量富铁矿外,少数地区也已发现伴生金矿床。但目前已知多属于中小型矿床,大型金矿床和其他金属矿床迄今为止尚未发现,从综合找矿角度,应重视和加强这些矿床的研究和进一步寻找,一旦有新发现,一矿变多矿,在找矿中必将有重大突破。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外目前对这些矿床的研究现状和基本地质特征,为目前我国的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扩大找矿思路。

    • 西南天山造山带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新进展

      2014, 33(4):770-778.

      摘要 (1711) HTML (0) PDF 1.73 M (3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温超高压变质岩具有极低的地热梯度,其变质演化对于认识板块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以及弧地壳的生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西南天山造山带发育了世界上少有的经历过深俯冲作用且具有洋壳属性的典型低温超高压变质地质体。近几年来对该造山带中的超高压变质岩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岩石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变基性岩和变沉积岩系岩石中柯石英的普遍发现,直接证明西南天山变质蛇绿混杂岩曾经俯冲到上地幔深度,且具有极低的地热梯度,与热力学模拟结果一致。柯石英的稀少以及大量不同类型柯石英假像的存在,说明在折返过程中发生了强烈的退变质叠加,只有刚性较大且没有经历碎裂-愈合作用的矿物(如石榴石)才有可能保存柯石英。综合岩相学证据和相平衡计算结果,确定西南天山造山带北部的高压地质体(即哈布腾苏-科布尔特单元)整体经历过超高压变质作用,南部的高压地质体峰期压力未达到柯石英稳定域。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地体的空间分布特点指示了古天山洋由南向北的俯冲极性。这些基础岩石学研究工作的开展对于揭示冷俯冲带的深部物理化学过程以及建立中亚南天山造山带演化的精细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 >方法与应用
    • 玄武岩钛同位素分析标准物质研制

      2014, 33(4):779-784.

      摘要 (1658) HTML (0) PDF 463.99 K (2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同位素标准物质是进行同位素准确分析的基础和关键,其同位素组成是同位素测量的基本参数。本文报道了玄武岩钛同位素标准物质的研制过程和定值结果,包括标准物质的选择、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定值分析及测定数据的统计性检验等。玄武岩钛同位素标准物质的主要特性量值的推荐值及95%置信水平的不确定度为:δ47Ti(‰)=-0.53±0.07,δ48Ti(‰)=-1.05±0.09,δ49Ti(‰)=-1.57±0.16,δ50Ti(‰)=-2.10±0.18。该标准物质可用于地质样品钛同位素测定中化学流程评价和验证、质谱仪的校正及整个过程的分析质量控制。

    • >花岗岩新思维问题讨论
    • 大陆花岗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2014, 33(4):785-798.

      摘要 (1762) HTML (0) PDF 2.90 M (3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陆花岗岩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笔者认为,花岗岩可分为大洋和大陆两个系列,产于洋盆内及其边缘的花岗岩属于大洋系列,产于大陆内(不包括造山带)的花岗岩属于大陆系列。大洋系列花岗岩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判断花岗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大陆系列花岗岩最重要的地球动力学意义是判断地壳状况,包括花岗岩形成时的地壳厚度和温度状况。花岗岩按照Sr-Yb含量可分为埃达克型、喜马拉雅型、浙闽型、广西型和南岭型5类。产于大陆内的不同类型的花岗岩与其形成的深度有关:埃达克型花岗岩富Sr贫Yb,与榴辉岩相处于平衡,产于加厚的地壳;喜马拉雅型花岗岩贫Sr和Yb,与麻粒岩相处于平衡,产于较厚的地壳;浙闽型(贫Sr富Yb)和广西型(富Sr和Yb)花岗岩与角闪岩相处于平衡,产于正常或较薄的地壳;南岭型花岗岩也与角闪岩相处于平衡,地壳厚度最薄。喜马拉雅型花岗岩属于低温系列,浙闽型花岗岩为中或高温系列,广西型和南岭型花岗岩属于高温系列。埃达克型花岗岩则可以出现在各个温度系列。应用花岗岩分类可以恢复古代地壳厚度和下地壳底部温度状况,还可以追踪某些地区随时间变化地壳厚度和温度变化的情况和趋势。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