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32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2013年32卷4期中英文目录

      2013, 32(4):0-0.

      摘要 (1709) HTML (0) PDF 8.37 M (2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专题研究
    • 五台岩群石榴云母片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13, 32(4):405-416.

      摘要 (2559) HTML (0) PDF 9.41 M (42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五台岩群石咀亚群石榴云母片岩主要由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斜长石、石英和钛铁矿等构成,少量样品含绿帘石、十字石、蓝晶石或斜方闪石。样品的SiO2为51.75%~69.06%,Al2O3为11.99%~20.39%,个别贫钠,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上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的样式,无明显Eu异常,高场强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与世界典型页岩成分一致。元素间的协变关系指示粘土矿物控制了岩石的化学成分。通过原岩类型判别、重矿物优选堆积判别、物源判别和沉积构造环境判别等方法,恢复其原岩以页岩为主,无明显的重矿物优选堆积,沉积物主要来自五台地区同时代的TTG或/和基性岩石,沉积于弧盆环境,可能的沉积时代为2.53~2.50 Ga。结合THERMOCALC变质相平衡模拟和变质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得到其在~1.95 Ga经历了p-t轨迹为顺时针样式的蓝晶石型变质作用。

    • 新疆图拉尔根基性-超基性岩体中基性包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岩过程

      2013, 32(4):417-430.

      摘要 (1951) HTML (0) PDF 5.61 M (4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哈密图拉尔根铜镍硫化物矿床是东天山黄山-镜儿泉韧性剪切带上的一个典型岩浆熔离-贯入型矿床。在图拉尔根岩体中的角闪辉橄岩相中发育了一些基性包体,这些包体尺寸在几到几十厘米之间,岩性主要为辉长岩、斜长岩,辉长岩包体含矿性好,而斜长岩包体不含矿。通过岩相学观察发现,包体与寄主岩在矿物种类、含量、蚀变类型及程度以及矿物接触交代关系和生成顺序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且,两者存在截然的接触边,该接触边以鳞片状绿泥石为主。哈克图解和SiO2与不相容元素La、Nd、Zr、Yb的相关性图解都显示图拉尔根基性-超基性岩体样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包体样品则不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指示了岩浆混染作用在包体成岩中的重要作用。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包体和图拉尔根岩体均具Nb、Ta亏损,这可能是陆壳混染作用的结果,或源区存在俯冲的洋壳物质。此外,包体中K、Pb、Sr、P含量非常高,暗示后期流体作用较强;包体的Nb/U、Ce/Pb值都更接近大陆地壳的值,这些都说明陆壳混染的可能性较高,或存在较强的流体迁移作用。

    • 东天山红云滩铁矿床矿物学、矿物化学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2013, 32(4):431-449.

      摘要 (7264) HTML (0) PDF 18.22 M (33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东天山红云滩铁矿赋存于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火山碎屑岩地层中。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矿石矿物以大量磁铁矿为主,含少量的磁赤铁矿、镜铁矿、黄铁矿和极少量的黄铜矿等。脉石矿物主要有石榴石、透辉石、阳起石、绿帘石、绿泥石、黑云母、钠长石、石英等。矿石构造以块状构造和浸染状构造为主,局部为条带状构造、脉状构造;矿石结构包括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围岩蚀变对称分带明显,从矿(化)体到两侧围岩,蚀变呈现从深色到浅色的变化现象。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组构的观察,本次工作识别出矽卡岩期和热液期两个成矿期,进一步细分为4个成矿阶段:矽卡岩阶段、退化蚀变阶段(主成矿期)、热液早期阶段及石英-硫化物阶段。电子探针分析表明石榴石端员组分以钙铁榴石-钙铝榴石系列为主,辉石端员组分以透辉石-钙铁辉石为主,角闪石端员组分主要为阳起石和透闪石,这些特点表明矿区矽卡岩为热液交代钙矽卡岩。磁铁矿的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其形成与矽卡岩密切相关。结合成矿地质特征,认为矽卡岩是由富铁岩浆热液流体沿断裂构造运移、交代下石炭统雅满苏组富钙火山碎屑岩地层而形成的,磁铁矿的形成与矽卡岩的退化变质作用有关。

    • “三江”云龙锡(钨)成矿带晚白垩世二云母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2013, 32(4):450-462.

      摘要 (2176) HTML (0) PDF 14.16 M (38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龙成矿带位于西南"三江"中段,是该区重要的锡(钨)矿集区。本文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对带内与成矿相关的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年龄测试,获得成岩年龄为72.2±0.8 Ma(MSWD=1.9),属晚白垩世。这是在保山地块首次发现确凿的晚白垩世岩浆岩,表明保山地块经受了该时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通过锆石微量元素和主微量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其应属S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云龙成矿带该期花岗岩可能与腾冲地块晚白垩世S型花岗岩形成于一致的动力学背景,为新特提斯东向俯冲过程中内陆增厚地壳熔融的产物。本次报道的晚白垩世S型花岗岩与成矿带内一期重要成矿期次时代一致。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云龙成矿带内三期主要的成矿事件均有同期构造-岩浆事件对应,其中早、晚白垩世成矿活动与同期花岗岩体侵入紧密相关,而新生代成矿活动则与崇山剪切带走滑活动关系密切。这表明本区锡(钨)矿床经历了多期成矿过程,岩浆侵入活动和构造相关混合岩化对矿床形成均有贡献,单一的成因机制(花岗岩相关或混合岩化)可能无法合理解释本区矿床的成因。

    • 钦杭带侏罗纪与铜和锡矿有关的两类花岗岩对比及动力学背景探讨

      2013, 32(4):463-484.

      摘要 (1989) HTML (0) PDF 5.98 M (35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钦杭成矿带是扬子地块与华夏地块自新元古代以来的碰撞拼接带,后来在不同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矿床和相关的岩石。在侏罗纪形成两套成岩成矿系列,一套为中侏罗世(180~170 Ma)与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金多金属矿床及其有关的钙碱性花岗闪长岩类;另一套为晚侏罗世(160~150 Ma)与云英岩-石英脉-矽卡岩钨锡多金属矿床及其有关的钙碱性-碱性花岗岩类。本文对比了上述两个系列成矿花岗质母岩的空间分布、年代、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同位素特征,并探讨了二者形成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差异:前者可能是由于古太平洋俯冲板片沿钦杭断裂带发生局部重熔形成的,后者形成于华南岩石圈大规模伸展减薄的环境下,两者的形成过程均有地幔物质参与,但是晚侏罗世与钨锡有关的花岗岩地幔贡献可能少一些。

    • 川西丹巴地区新元古代变质玄武岩成因及构造意义

      2013, 32(4):485-495.

      摘要 (4394) HTML (0) PDF 10.68 M (10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扬子地块西缘康滇裂谷北段的丹巴变质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元素-Nd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岩石为碱性玄武岩,样品相对富MgO、富TiO2,Mg#值介于0.51~0.59之间。稀土总量较高,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Th、Nb、Ta、Zr、Hf和LREE等不相容元素富集,Y和HREE明显亏损,地球化学特征与洋岛玄武岩(OIB)类似。岩浆形成于板内裂谷环境,起源于类似OIB的地幔源区,并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了大陆岩石圈地幔(SCLM)物质不同程度的混染,同时还可能有少量下地壳物质的混染。样品在岩石化学上表现出地幔柱岩浆作用的痕迹,很可能与导致Rodinia超级大陆裂解的新元古代地幔柱事件有关。

    • 江西乐平塔前钨钼矿中辉钼矿Re-Os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2013, 32(4):496-504.

      摘要 (2187) HTML (0) PDF 3.93 M (34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江西乐平塔前钨钼矿床位于下扬子板块南缘的"塔前-赋春"成矿带,近年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显示该成矿带具有极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巨大的找矿潜力。本文利用ICP-MS对矿石矿物辉钼矿进行了Re-Os同位素分析,5个样品的模式年龄变化在160.8~163.4 Ma之间,Re-Os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62±2 Ma(MSWD=1.7),表明矿床形成于中侏罗世晚期。通过对区域同类矿床的成矿年代对比发现,塔前-赋春成矿带中矿床的形成时间明显晚于其周边的德兴铜矿等矿床,且主要控矿构造也相差很大,其原因可能与不同时期的构造背景有关。

    • 0.6~2.0GPa压力下部分熔融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

      2013, 32(4):505-514.

      摘要 (2041) HTML (0) PDF 6.02 M (3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超声波透射-反射法,测量了0.6~2.0 GPa、最高1 085℃条件下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vp),详细统计了部分熔融阶段实验产物组分的体积百分含量,利用矿物含量和弹性参数,计算了角闪辉长岩的纵波波速。实验测量和理论计算显示了较一致的vp-t关系,即高压下角闪辉长岩的vp随温度升高先缓慢降低,在温度约800~900℃后转而大幅下降。实验产物显示,样品在温度达812℃(0.6 GPa)、865℃(1.0 GPa)和919℃(2.0 GPa)后发生矿物脱水和部分熔融,熔体含量随温度升高显著增加。熔体是导致高温阶段岩石vp快速降低的主要原因。在初熔阶段vp随熔体增加而降低尤为显著,可能是初熔时矿物脱水生成的自由水及含水量高的熔体,以微细熔体薄膜浸润矿物边界或裂隙所导致。

    • 江西省村前铜多金属矿床罕见矿物的发现及意义

      2013, 32(4):515-522.

      摘要 (2311) HTML (0) PDF 1.84 M (32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采样、显微镜鉴定、扫描电镜观察和X射线能谱仪测试分析,对钦杭成矿带村前铜铅锌矿床的矿石物质组分做了系统的研究,首次在矿石中发现了自然界罕见的自然铝及锌铜互化物矿物。这两类矿物均具有独特的形成条件,对研究矿床成矿环境、形成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表明矿床成矿初期为高温强还原、低硫逸度环境,成矿流体中有幔源物质混入。

    • 川南滇北交界处杏仁状玄武岩中的沥青微形貌特征与成因研究

      2013, 32(4):523-528.

      摘要 (1950) HTML (0) PDF 2.14 M (3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产出于川南和滇北交界处杏仁状玄武岩中的沥青进行了微形貌特征研究。沥青呈皮壳状、圈层状、杏仁状、致密块状产出于杏仁状玄武岩的晶洞、气孔或裂隙中。沥青的螺旋生长花纹表明沥青是由热液相或气相转变为固相的,沥青中的气孔构造是沥青中的天然气(主要为甲烷)从沥青的气孔逸出的佐证,也表明沥青是成矿热液中的原油受热(>300℃)发生热裂解的产物。沥青的元素组成、H/C比值、反射率以及微区X射线衍射、水晶晶体中的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测试结果表明,川南普格石油热演化与变质程度比滇北昭通石油要高。沥青的碳同位素δ13C在-25‰~-31‰之间变化,表明沥青具生物成因,有机质来自下二叠统的碳酸盐岩。川南普格玄武岩有利于气藏的形成,滇北昭通玄武岩则有利于油藏的形成。

    • 蓟县下马岭组富菱铁矿地层的基本地质特征

      2013, 32(4):529-537.

      摘要 (3730) HTML (0) PDF 15.25 M (9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天津蓟县铁岭子村附近新出露的下马岭组下部黑色岩系中富含菱铁矿,本文从野外产出特征、岩石学特征及常量元素特征等3个方面对这一富菱铁矿地层的基本地质特征进行了报道。该剖面地层主要以黑色页岩、粉砂质富铁层/菱铁矿结核层互层产出为特征,夹有少量粉砂岩。部分富铁层由于风化严重,野外露头以褐铁矿层出现。菱铁矿为地层中主要的铁矿物相,可以形成菱铁矿结核,显微镜下具泥晶或微晶结构;也可以与含量相当的石英粉砂一起,构成致密粉砂质富铁层;亦或呈颗粒状零星分布于黑色页岩、粉砂岩中;另外褐铁矿层中亦存在极少量的菱铁矿残余。地层的常量元素特征整体表现为富含SiO2、TFe及有机质,而贫MnO、CaO、MgO、P2O5及S元素,且除风化层位中的铁多呈三价外,其余多呈二价。总有机碳(TOC)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菱铁矿结核、粉砂质富铁层、黑色页岩、粉砂岩。TFe与Al2O3含量的相关性图解显示,在富铁地层中,二者呈现出很好的负相关关系,而在正常的黑色页岩和粉砂岩中,二者则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表明富铁地层中的铁主要为海洋自身铁的化学沉积,而正常的黑色页岩和粉砂岩中的铁主要源自陆源碎屑。同时新鲜样品中FeO与TOC含量呈现出很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菱铁矿的形成可能与有机质有关。

    • 建南地区长兴组礁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2013, 32(4):538-548.

      摘要 (1973) HTML (0) PDF 11.65 M (3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野外剖面及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镜下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物性分析等对建南地区长兴组的储层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长兴组礁滩储层岩性以礁云岩、礁灰岩和颗粒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和裂缝为主,为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物性中等-较差,为低孔中低渗储层。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岩性、沉积相、相对海平面变化、成岩作用等方面的控制,其中储层以台缘礁滩相为有利相带,发育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时期,岩性以礁云岩和礁灰岩为主。白云石化作用是储层发育的基础,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则是改善储层物性的关键。采用孔隙度和渗透率两个参数对长兴组礁滩储层进行综合评价,认为储层类型主要为Ⅲ类(低孔低渗),其次为Ⅳ类(特低孔特低渗),Ⅱ类(中孔中渗)和Ⅰ类(高孔高渗)储层较少。

    • >宝玉石矿物学
    • 田黄颜色及萝卜纹研究

      2013, 32(4):549-556.

      摘要 (2506) HTML (0) PDF 4.89 M (49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中国寿山田黄石进行了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及能谱(EDS)测试、显微拉曼光谱(Raman)测试、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LA-ICP-MS)测试、全铁化学分析和电子顺磁共振(EPR)测试,以研究田黄的萝卜纹及颜色成因。放大及薄片观察显示,萝卜纹与基体无明显规则的界限,并呈体状扩散。SEM、EDS和拉曼光谱测试表明田黄萝卜纹的矿物成分为硫磷铝锶石,主要呈碎屑状集合体和纤柱状集合体,为原生特征。LA-ICP-MS和全铁化学分析表明三价铁离子导致田黄呈黄色,电子顺磁共振测试表明铁在田黄中主要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认为是水田环境中铁(氢)氧化物吸附于组成田黄的层状硅酸盐矿物颗粒表面而呈黄色,为次生色。

    • >花岗岩新思维问题讨论(8)
    • 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问题

      2013, 32(4):557-564.

      摘要 (2751) HTML (0) PDF 6.30 M (49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笔者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很难用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来解释,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可能相当于几个不同时期发育的长英质大火成岩省,与中生代东亚超级地幔柱的活动有关。世界上存在两类大火成岩省,一类以镁铁质岩为主(M-LIP);另一类以长英质岩为主(F-LIP)。中国也存在上述两类大火成岩省,二叠纪的峨眉山玄武岩属于前者,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的岩浆活动属于后者。二者可能均与地幔柱的活动有关,不同在于镁铁质大火成岩省的地幔柱上升停滞在岩石圈底部,在那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大规模玄武岩喷发;而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地幔柱可抵达下地壳底部直接烘烤和加热下地壳,形成长英质成分的岩浆岩。学术界通常认为中国东部中生代大规模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导致的软流圈地幔上升有关,本文却认为它可能与来自下地幔的地幔柱有关。大火成岩省矿产丰富,与镁铁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矿产有铜、镍、铬、铂、钯等,与长英质大火成岩省有关的矿产有金、铜、钨、锡、钼、铋、锑、铀等。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