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29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研究
    • 花岗岩中原生与次生白云母的鉴别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以赣南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体为例

      2010, 29(3):225-234. CSTR:

      摘要 (3446) HTML (0) PDF 1.17 M (53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赣南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3种类型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交代型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其平均晶体化学式分别为:K1.62Na0.06Fe0.32Mg0.39Ti0.02Al4.89Si6.54O10(OH)4(原生白云母)、K1.55Na0.07Fe0.43Mg0.24Ti0.03Al4.96Si6.50O10(OH)4(交代型白云母)、K1.51Na0.07Fe0.27Mg0.21Ti0.00Al4.98Si6.65O10(OH)4(次生白云母)。根据富城花岗岩主要造岩矿物的结晶顺序(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结合白云母、黑云母稳定曲线及合成花岗岩初融曲线对比分析,富城强过铝质花岗岩中交代型白云母是在花岗岩结晶过程中交代较早晶出的黑云母形成的,其形成温度高于花岗岩熔体的固相线温度(~650℃), 故应归属于原生白云母。本文提出根据岩石学宏观特征、岩石化学特征及岩相学微观特征区分花岗岩中原生白云母与次生白云母的综合鉴别方法。

    • 福建南平花岗伟晶岩中的电气石研究

      2010, 29(3):235-242. CSTR:

      摘要 (2237) HTML (0) PDF 307.80 K (35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电气石是南平伟晶岩和围岩中分布广泛的一种副矿物,根据化学成分,它们属于镁铁锂电气石亚族,其端员为铁(黑)电气石、镁电气石和锂电气石,其间还有一系列过渡矿物。南平伟晶岩中除未发现端员锂电气石外,其他端员及过渡系列电气石均十分发育,这在国内外同类伟晶岩中十分少见。不同成分电气石分布于不同类型伟晶岩及同一伟晶岩分异演化的不同阶段。本文在对电气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产状等较详阐述基础上,对它们的演变规律及形成环境进行了讨论,这对于探讨南平伟晶岩的形成及寻找稀有金属伟晶岩有重要意义。

    • 内蒙古集宁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地幔演化意义

      2010, 29(3):243-257. CSTR:

      摘要 (2535) HTML (0) PDF 727.34 K (33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无水“干"体系的四矿物相橄榄岩中,单斜辉石由于熔点低而通常记录着丰富的部分熔融作用和地幔交代作用信息。在详细岩相学特征和组成矿物主元素分析基础上,重点对内蒙古集宁玄武岩中橄榄岩包体的单斜辉石进行了激光原位微量元素研究。通过与新生代时华北具古老克拉通地幔特征(如鹤壁)和具新生岩石圈地幔特征(如山旺)的橄榄岩对比,讨论了新生代时集宁地区陆下岩石圈地幔性质及其形成和演化机制。集宁地区岩石圈地幔是相当于原始地幔经过较低程度的部分熔融抽取形成的,除个别样品的部分熔融程度<5%外,多数样品为5%~10%。橄榄岩的平衡温度与橄榄石Mg#关系表明新生代时集宁地区的陆下岩石圈地幔是不均一的,无明显分层现象,表现为饱满与过渡型地幔的共存。这种主体饱满并兼有过渡型地幔的不均一现象,可能是软流圈物质对古老地幔进行不均匀侵蚀、改造和置换作用的结果。

    • 阿拉善地块北缘乌兰敖包上三叠统地层的厘定——来自激光ICP-MS碎屑锆石U-Pb年龄的制约

      2010, 29(3):258-270. CSTR:

      摘要 (2127) HTML (0) PDF 2.46 M (2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ICP-MS技术,在阿拉善地块北缘东部乌兰敖包剖面原阿木山组下段中采集砂岩样品,进行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研究。共获取70个有效数据,其表面年龄分布范围为258.8±5~2622.7±41 Ma,具多峰值性,主要峰值为258~308 Ma(47个数据),次要峰值为401~443 Ma(12个数据)、1652~1749 Ma(7个数据)及2601~2623 Ma(2个数据),此外还有731 Ma及1237 Ma的数据各1个。根据样品岩石学特征、碎屑锆石CL组构及U-Pb年代学特征,结合沉积学及区域构造演化等分析,初步认为:① 乌兰敖包处原阿木山组下段可能为晚三叠世沉积,与研究区西部及北山地区晚三叠世珊瑚井组相当,应从晚石炭—早二叠世阿木山组中解体出来;② 乌兰敖包剖面阿木山组逆冲推覆于上三叠统之上的构造形式,应该是内蒙古中西部及甘肃北山地区早中侏罗世晚期大规模逆冲推覆构造的反映;③ 取样砂岩的物源主要为研究区东部海西期、加里东期侵入岩、早中二叠世火山岩与火山碎屑岩及太古宙与元古宙变质岩。

    • 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及其包体的成因和矿物温压计的应用

      2010, 29(3):271-288. CSTR:

      摘要 (2424) HTML (0) PDF 838.62 K (4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铜陵地区中酸性侵入岩可划分为橄榄安粗岩系列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前者岩石组合为辉石二长闪长岩+二长岩+石英二长岩,后者为辉长闪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两个系列岩石的组成矿物种类相似,但在不同岩石中的含量不同,主要造岩矿物为斜长石、辉石、角闪石、黑云母、钾长石、石英。橄榄安粗岩系列岩石中含有大量的深源包体,包括辉石堆积岩包体、角闪石堆积岩包体和角闪石辉长质堆积岩包体,主要矿物为辉石、角闪石,其次为尖晶石、斜长石、磷灰石、金云母;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中含大量的微粒闪长质包体、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和富云母包体,主要矿物为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在考虑温压计使用条件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温压计计算了两个系列侵入岩及包体形成的温压条件。结果表明,橄榄安粗岩系列侵入岩侵位深度(4~6 km)略小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侵入岩(6~7 km),各种堆积包体形成于45~65 km的深位岩浆房,微粒闪长质包体形成于12~15 km的浅位岩浆房,镁铁质石英二长闪长质包体是早期侵入岩的边缘相,而富云母包体可能为地壳部分熔融的残余相

    • 冀北宽城中元古界杨庄组地球化学特征

      2010, 29(3):289-297. CSTR:

      摘要 (2058) HTML (0) PDF 474.65 K (30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析碳酸盐岩地球化学特征对地层及层序界线、沉积环境的影响,选取冀北宽城中元古界杨庄组剖面进行了实测。冀北宽城中元古界杨庄组常量、微量元素和碳、氧同位素在纵向上具有特征的演变规律,特别是在岩石地层界线与层序界面附近变化明显。CaO含量从杨庄组一段到二段为21.07%~16.45%,从二段至三段则为16.45%~24.21%,Sr、Ba含量分别从杨庄组底部向上由44.59×10-6突变至98.16×10-6和0.51×10-6至10.45×10-6,δ13C值在0‰~-1.5‰之间变化,δ18O在-3.5‰~-8.5‰之间变化。上述常量、微量元素及碳、氧同位素组成、变化与同时期海平面变化基本一致,表明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划分地层界面或层序界面的标志,特别是可以优化地层界线或层序界线。杨庄组CaO/MgO、 Sr/Ba及V、Rb、Be、B等组成和演化研究表明,杨庄组形成于干热气候下的近岸浅水环境。

    • 滇西腾—梁地块印支造山事件——花岗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学证据

      2010, 29(3):298-312. CSTR:

      摘要 (2643) HTML (0) PDF 1.56 M (3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滇西腾冲-梁和地区分布大量的花岗岩,对其中的二云母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锆石Hf同位素组成和地球化学的测定。结果表明,岩石属于强过铝质花岗岩,A/CNK=1.11~1.20,K2O/Na2O为1.87~2.20。岩石富Rb、Th和U等元素,Eu/Eu*=0.25~0.47,(La/Yb)N =6.53~34.06。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二云母花岗岩体存在256.0±5.6 Ma(2σ,MSWD=4.1)和234.1±3.1 Ma(2σ,MSWD=5.6)两个岩浆作用幕。根据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Hf同位素组成,二云母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古老地壳中含粘土质变质硬砂岩的部分熔融。腾—梁地块晚二叠世—中三叠世碰撞型强过铝花岗岩的确定表明,三江古特提斯洋在印支早期曾发生碰撞造山,三江印支早期造山事件与古特提斯洋的闭合与随后的造山作用存在密切联系。

    • 隋代邢窑粗白瓷胎料配方研究

      2010, 29(3):313-318. CSTR:

      摘要 (2050) HTML (0) PDF 1.02 M (36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与中子活化法两种分析方法,对我国隋代邢窑的15种粗白瓷与粗青瓷标本以及4种不同地方制瓷原料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两种瓷胎的化学组成,没有明显的差异,推测两种瓷胎采用同一种制瓷原料;同时粗白瓷胎与刑窑当地一种高铁钛、低铝的高岭土在主、微量元素的含量方面较为相近,暗示当时窑工有可能采用这种原料直接作为胎料进行烧瓷。

    • >环境矿物学
    • 城镇周边土壤中燃煤成因磁性微球粒的环境特性研究

      2010, 29(3):319-324. CSTR:

      摘要 (1890) HTML (0) PDF 251.83 K (2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我国13个中心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磁性微球粒的形貌结构和矿物成分的研究,确定其具有明显的燃煤成因特征和示踪土壤重金属污染物来源的功能。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8种主要重金属元素在磁性微球粒中的含量普遍都高于土壤生态地球化学基准值,可判断磁性微球粒也是污染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主要载体之一。磁性微球粒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贡献率大多不超过1%,但在微球粒含量高的情况下可达10%,甚至60%。由于以磁性微球粒形式存在的重金属元素相对比较稳定,因此在进行土壤地球化学生态效应评价时有必要考虑其环境意义。

    • 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异质性对三氯乙烯的吸附影响实验

      2010, 29(3):325-330. CSTR:

      摘要 (1739) HTML (0) PDF 290.84 K (2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取北京城区表土样品和土壤标准参考样共7件,对原土样以及经H2O2氧化处理去除低聚合有机碳后的土样分别采用静态批实验方法,研究其对三氯乙烯(TCE)的等温吸附方程。实验结果表明7种土样对TCE的吸附模式均符合线性等温吸附方程,采用H2O2氧化去除土壤样品中的低聚碳,并没改变等温吸附线型,只是方程的参数发生了变化。剩余有机碳的含量仍都大于0.1%,仍然以有机碳的吸附为主;原土样、高聚碳、低聚碳对TCE吸附均表明,有机碳的含量与样品吸附TCE的能力没有明显的关系,证实不管是总有机碳、低聚碳还是高聚碳都有明显的异质性,它们所表现出来的吸附能力并不相同,有机碳结构组成的差异往往是影响其吸附的关键因素。而土壤有机碳经历矿化和腐殖化程度的差异是造成土壤有机碳结构组成差异的主要原因。

    • >宝玉石矿物学
    • 新疆软玉、岫岩软玉的岩石矿物学对比研究

      2010, 29(3):331-340. CSTR:

      摘要 (2191) HTML (0) PDF 1.79 M (4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新疆、岫岩软玉的典型品种进行了偏光显微镜、LA-ICP-MS、SEM等测试分析,证明两产地软玉的物理性质相似,但岫岩软玉光泽和透明度不如新疆软玉,其抛光的光洁度不如新疆软玉。黄白玉和绿玉在新疆软玉中基本上没有,而新疆软玉中的黄玉在岫岩软玉中基本上没有,这是两地软玉在颜色上的明显差别。微量元素均以青玉中的微量元素的总含量最高,Be、Ni、Cu元素对软玉中的绿色调有一定的影响。REE配分曲线显示了成矿流体的多来源和多期次叠加成矿的稀土元素特征。扫描电镜下观察,新疆软玉以毡状纤维交织变晶结构最为典型和常见;岫岩软玉以显微纤维结构和显微叶片状结构居多,颗粒较新疆软玉粗大,致密程度差,这也是其质地不如新疆软玉的重要原因。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