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29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研究
    • 东天山大南湖岛弧带石炭纪岩石地层与构造演化

      2010, 29(1):1-14.

      摘要 (2657) HTML (0) PDF 1.62 M (4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详细的地质解剖工作表明,东天山地区大南湖岛弧带石炭纪出露4套岩石地层组合,即早石炭世小热泉子组火山岩、晚石炭世底坎儿组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晚石炭世企鹅山组火山岩、晚石炭世脐山组碎屑岩夹碳酸盐岩。根据其岩石组合、岩石地球化学、生物化石、同位素资料以及彼此的产出关系,认为这4套岩石地层组合的沉积环境分别为岛弧、残余海盆、岛弧和弧后盆地。结合区域资料重塑了大南湖岛弧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格架及演化模式。早、晚石炭世的4套岩石地层组合并置体现了东天山的复杂增生过程。

    • 豫西二郎坪满子营花岗岩体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研究

      2010, 29(1):15-22.

      摘要 (2864) HTML (0) PDF 398.33 K (3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出露于豫西西峡县北部二郎坪地区的满子营花岗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重点讨论了该岩体的成因。满子营花岗岩主要由石英(40%~50%)、钾长石(25%~30%)和斜长石(15%~20%)组成,副矿物有锆石、磷灰石、磁铁矿等。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岩石总体呈高硅、富碱、高钾、高铝和低镁、低钙的特征,K2O/Na2O>1,里特曼指数σ为1.81~2.39,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的铝饱和指数(A/CNK)大于1.1,具有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征。稀土配分模式为右倾“V”字形态,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Yb)N=4.63~32.27,具有较强的负铕异常(δEu=0.38~0.63);在洋脊花岗岩标准化蛛网图上,岩石明显富集Rb、Th、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等高场强元素(HFSE),兼具同碰撞和岛弧花岗岩的特征。锆石的LA-ICP-MS原位定年获得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459.5±0.9 Ma。根据满子营花岗岩与二郎坪火山岩时、空分布的一致性和岩体性质上的相似性,认为满子营花岗岩的形成与二郎坪岛弧火山岩的形成有关,是由板块俯冲所导致的活动陆缘上陆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

    • 黑龙江省漠河县洛古河含电气石花岗岩地质特征及意义

      2010, 29(1):23-31.

      摘要 (2482) HTML (0) PDF 476.72 K (3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洛古河地区含电气石花岗岩为二长花岗岩类,普遍碎裂或糜棱岩化,属高钾钙碱性岩系。SiO2含量介于65.08%~73.18%之间,Na2O+K2O含量范围为5.49%~7.22%,K2O>Na2O; Al2O3含量在14.42%~16.64%之间,铝饱和指数(A/CNK)为1.18~1.31,均大于1.1,CIPW标准矿物计算均出现刚玉分子,显示为强过铝质S型花岗岩的特点。稀土总量(∑REE)变化范围为97.4×10-6~250.9×10-6,(La/Yb)N=5.85~21.95,平均12.2;δEu=0.37~0.59,平均为0.47,具有中等到强的负铕异常。微量元素反映其类似弧火山岩,但又有某些差别。地球化学特征反映其岩浆可能来源于盆地基底的砂质岩石部分熔融,形成于同碰撞构造环境,为同碰撞花岗岩。

    • 贵州大坪电气石岩的发现及其找矿意义

      2010, 29(1):32-40.

      摘要 (2414) HTML (0) PDF 1.30 M (3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贵州从江大坪多金属矿区东部地质填图过程中发现电气石岩层,对其进行了岩矿鉴定和粉晶衍射(XRD)、电子探针(EPM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分析,结果表明电气石岩的矿物组成为电气石40%~60%、石英约35%~55%,其他约5%为各低含量组分(绿泥石、稀土矿物、锆石等)之和;电气石化学组成中FeO/(FeO+MgO)(Fe#)和MgO/(FeO+MgO)(Mg#)分别为0.64~0.67和0.33~0.36,表明该电气石属于黑电气石镁电气石固溶体系列;电气石岩的稀土元素特征为稀土元素总量低(ΣREE=21.43×10-6~26.82×10-6),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中稀土元素(MREE)亏损,并具有弱的Eu、Ce异常;成矿元素W、Sn、Zn、As、Bi等较高程度富集,指示W、Sn、Zn等具有很大的成矿潜力。电气石岩的发现对该区寻找W、Sn多金属矿床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 云南澜沧老厂花岗斑岩中锆石标型特征及地质意义

      2010, 29(1):41-49.

      摘要 (2499) HTML (0) PDF 476.02 K (40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Pupin 的锆石标型研究方法,通过对锆石晶形的鉴定和统计来探讨云南省澜沧老厂花岗斑岩的成因信息。研究表明,本区花岗斑岩中的锆石有20种亚型,主要由{110}、{100}柱面和{101}、{211}锥面构成,其中柱面以{110}最为发育,锥面{101}和{211}都发育,但{101}较{211}更为发育; T.E.T曲线比较短,且主要分布在演化趋势图的右上角,表明锆石主要在低温过碱环境中形成,结晶速度较快,结晶温度范围750~600℃。锆石的结晶标型显示,本区隐伏花岗斑岩是以壳源为主的壳幔源混合成因的花岗斑岩。

    • 云南南秧田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2010, 29(1):50-58.

      摘要 (2291) HTML (0) PDF 1.70 M (3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南秧田矽卡岩型钨矿床的石英和石榴石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研究表明,与成矿有关的包裹体主要有3类: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晶的多相包裹体。石英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32~337℃,盐度w(NaCl)=0.53%~9.98%;石榴石包裹体的均一温度范围为228~306℃,盐度w(NaCl)=6.45%~14.04%。激光拉曼探针分析表明,南秧田白钨矿的成矿流体中气相成分以H2O为主,含少量CO2、CH4、H2S和N2等气体,液相成分以H2O为主,属NaCl-H2O流体体系。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72~0.87 g/cm3,表明形成这种矽卡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均属于中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流体。成矿压力为18~32 MPa,成矿深度约为0.6~1.2 km。石英包裹体水的δD为-72.16‰~-65.10‰,δ18O为7.98‰~8.45‰,钨矿床中硫化物δ34S为6.6‰。成矿流体主要来自燕山晚期的岩浆热液作用。

    • 景德镇地区高岭石红外光谱分析

      2010, 29(1):59-66.

      摘要 (2337) HTML (0) PDF 1.13 M (4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红外光谱实验结合氢氟酸化学处理方法深入研究景德镇地区高岭石结构特征。通过解析红外光谱图确定该区高岭石为无序高岭石范畴,其结构中含有似地开石结构BCBCBC的八面体空位取代。通过对比氢氟酸处理前后的红外图谱,分析出该地区高岭土不含有地开石和珍珠石这两种多型。实验表明红外光谱分析对高岭土中存在的次要矿物伊利石不灵敏,而利用氢氟酸处理可以有效地鉴别,因而提出了一种利用红外光谱鉴定高岭石-伊利石混合物相的新方法。

    • 开江-梁平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储层岩石学特征

      2010, 29(1):67-78.

      摘要 (1929) HTML (0) PDF 1.88 M (3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露头剖面测量、单井岩芯观察和室内薄片鉴定为依据,结合不同结构和成因类型白云岩(或白云石)的n(Mg)/n(Ca)比值,有序度和C、O、Sr同位素特征,对开江-梁平地区长兴组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发育和演化规律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研究区对储层破坏最大的成岩作用是胶结、压实-压溶、新生变形和次生矿物的充填等作用,而对储层贡献最大的建设性成岩作用主要为埋藏白云岩化、重结晶、溶蚀和破裂等作用,有效地改善了储层的孔渗性,形成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溶孔、超大溶孔、溶洞和溶裂缝等多种次生孔隙类型组合的礁、滩相储层基本特征。在再造成岩序列和恢复孔隙演化历史的基础上,对储层发育与孔隙演化的关系可得出如下几点结论:①有利的礁、滩相带决定了储层发育的位置和空间展布规律;②礁、滩复合体的多期次埋藏白云岩化是形成储层的基础;③破裂作用和溶蚀作用是改造储层和提高储层质量的关键。

    • 西南天山马达尔地区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2010, 29(1):79-89.

      摘要 (2488) HTML (0) PDF 1.69 M (3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南天山马达尔地区乌帕塔尔坎群硅质岩与玄武岩以逆冲断层接触产出,但其时代缺乏依据。本次研究的硅质岩中含有放射虫,经鉴定时代为D3—C1。11件硅质岩样品的SiO2含量为88.80%~93.28%,Al2O3含量为2.02%~3.72% ,其中只有4件样品为纯硅质岩(SiO2 的含量为91.0%~99.8%),所有样品的SiO2/Al2O3值(23.84~46.11)远低于纯硅质岩(SiO2/Al2O3=80~1400),表明其含有较高比例的陆源泥质沉积物。Al/(Al+Fe+Mn)=0.57~0.72,Ce/Ce*=0.90~1.21,显示出生物沉积硅质岩的特点。此外,其Al2O3/(Al2O3+Fe2O3)=0.64~0.77, V含量为10.92×10-6~26.70×10-6, Cu含量为2.15×10-6~34.10×10-6, Ti/V=25.53~44.93,∑REE为30.78×10-6~59.26×10-6,平均值为45.46×10-6,(La/Yb)N=0.88~1.33,平均值为1.09,(La/Ce)N=0.81~1.12,介于洋盆沉积物和大陆边缘沉积物之间,反映其沉积环境为接近陆源的深水-半深水的沉积环境。Ceanom值均大于-0.1,为-0.06~0.08,并且出现Eu的负异常,推测岩石沉积时水体贫氧。结合区域地质特征推测,乌帕塔尔坎群硅质岩形成于南天山洋盆闭合期的小洋盆

    • >环境矿物学
    • 添加剂对KAlSi3O8-CaSO4-CaCO3体系反应表观活化能的影响

      2010, 29(1):90-94.

      摘要 (2207) HTML (0) PDF 229.18 K (3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首先测定了KAlSi3O8-CaSO4-CaCO3体系在不同焙烧条件下钾长石转化成可溶性氧化钾的转化率,进而通过模拟计算表明:KAlSi3O8-CaSO4-CaCO3体系的固相扩散动力学过程符合金斯特林格动力学方程,反应表观活化能Ea为128.92 kJ/mol。并着重考察了4种添加剂Na2SO4、Na2SO3、NaCl和NaF对 KAlSi3O8-CaSO4-CaCO3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向体系中分别加入占反应物总质量3%的Na2SO4、Na2SO3、NaCl和1%的NaF后,体系的反应表观活化能Ea从原来的128.92 kJ/mol依次下降至87.15、98.71、117.38和126.14 kJ/mol,这表明4种添加剂中Na2SO4的效果最好,它能较大程度上降低反应表观活化能,从而降低反应温度和提高固相反应速率。

    • >宝玉石矿物学
    • 一种长英黝帘石玉的岩石矿物学研究

      2010, 29(1):95-99.

      摘要 (2221) HTML (0) PDF 1.08 M (4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电子探针、化学分析法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方法,对近来在北京珠宝市场上出现的一种粉白相间的玉石新品种进行了测试,全面分析了这种玉石的结构和成分,并根据硅酸盐体系的物质平衡原理,利用相混合计算(PMC)方法,估算了玉石中主要矿物的含量。结果表明,这种玉石中黝帘石含量占51.9%,钠长石占33.3%,石英 14.4%,并含有少量的褐帘石、单斜辉石等矿物。样品中粉红色矿物的红外光谱最强峰位于1110~900 cm-1范围内,为快速、方便地鉴定此种玉石提供了参考依据。

    • >综述与进展
    • 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2010, 29(1):100-108.

      摘要 (2128) HTML (0) PDF 372.28 K (3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铂族元素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铂族元素可以赋存于不同的岩石类型中,形成于不同的时代。由于铂族元素具有特殊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且难熔于普通的酸、碱等,故铂族元素成矿具有特殊性。作为一种非常规铂族元素矿化类型,富铂族元素的斑岩型铜矿床的研究对研究铂族元素从地幔岩石圈转移进入花岗质岩石及随后从熔体进入流体并在硫化物中富集的机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的分布特征、矿化特征、铂族矿物特征、流体包裹体特征和富集成矿机理方面论述了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并指出目前斑岩型铜矿床中铂族元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影响斑岩型铜矿中铂族元素含量高低的影响因素不明确,富PGE斑岩型铜矿中流体包裹体研究不够系统,PGE的富集机理研究还欠深入,并指出今后我国斑岩型铜矿中PGE研究的重点,指出长江中下游地区一系列斑岩型铜矿床是我国斑岩铜矿中铂族元素研究的有利地区。

    • >综合资料
    • 日本原型产地矿物种名称的中文译名

      2010, 29(1):109-112.

      摘要 (2020) HTML (0) PDF 255.46 K (3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截至2008年,日本原型产地的矿物种数共计118种,其中87个是具有人名或地名意义的矿物种名,而这些矿物的现中文译名则多采用化学成分名称命名,未能体现原作者的定名原则,与IMA-CNMNC关于新矿物的命名规则也不相符合。本文根据日文的人名与地名,依据日文汉字翻译的习惯译法,列举了这87种矿物的英文名称、日文名称、原命名依据和现中文译名,并列出了新的推荐使用的中文译名。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