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28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研究
    • 旁那石榴蓝闪片岩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2009, 28(3):199-214. CSTR:

      摘要 (2120) HTML (0) PDF 8.85 M (33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旁那村附近的二叠系(变质)玄武岩之下发现了石榴蓝闪片岩,与二叠系海相灰岩、石英岩、白云母片岩共生。该片岩包括石榴石和角闪石变斑晶及由(多硅)白云母、斜黝帘石、石英、金红石、锆石、钠长石、绿泥石、榍石、钛铁矿组成的基质。角闪石变斑晶中可见两期蓝闪石,早期蓝闪石富铁、贫钠,晚期蓝闪石包裹早期蓝闪石,其成分接近纯的蓝闪石端员,并常具有冻蓝闪石或阳起石的冠状体。从核部至边部,钾质白云母单位分子中的硅含量快速降低;含有霓辉石、金红石和石英等包体的石榴石的锰含量急剧降低,镁含量则升高。运用视剖面(pseudosection)方法模拟该片岩p-t演化轨迹,视剖面温压计算范围为250~650℃和0.4~2.8 GPa。模拟结果表明该片岩的变质温压始于450℃和2.5 GPa,先经历近等压升温过程至500℃,再经历近等温降压过程至0.6 GPa,表明该片岩系冷洋壳快速俯冲与折返的产物。拉萨地块中部早三叠世查曲浦组安山岩和晚三叠世过铝质花岗岩的产出以及在与该变质杂岩共生的碳酸盐岩中二叠纪化石的发现共同限定了冷洋壳的俯冲应发生在二叠、三叠纪之交。区域地质分析表明,在中生代早期冈瓦纳大陆裂解之前,其东北边缘的冷洋壳向冈瓦纳大陆之下俯冲,随后冈瓦纳大陆向外增生,然后再裂解,形成现今的拉萨地块。

    • 山东荣成马草夼橄榄岩矿物地球化学研究

      2009, 28(3):215-224. CSTR:

      摘要 (2130) HTML (0) PDF 4.24 M (2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草夼橄榄岩位于苏鲁超高压变质带山东荣成腾家集附近,其原岩为残余地幔方辉橄榄岩,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和后期麻粒岩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对马草夼橄榄岩及侵入于其中的辉石岩脉和角闪岩脉的主要矿物橄榄石、斜方辉石和角闪石做了单矿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Co和Ni在橄榄石中含量最高且富集,在斜方辉石和角闪石中含量低且亏损。由于橄榄石在全岩中含量高达90%以上,因而全岩Co、Ni富集。虽然角闪石在全岩中体积含量仅占3%~8%,但斜方辉石和橄榄石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含量远远低于角闪石,故全岩的微量(Co、Ni除外)和稀土元素化学特征受控于角闪石。斜方辉石、橄榄石与角闪石的微量和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基本相同,辉石岩脉和角闪岩脉中的角闪石比地幔橄榄岩中的角闪石更富集微量和稀土元素。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马草夼橄榄岩至少受到了含Co、Ni的流体,富含LREE、Ba、Sr、Ta的硅酸盐流体和少量低Th、U的碳酸盐地幔流体的多次交代,流体交代发生于超高压变质后期浅部地幔驻留期间。马草夼橄榄岩所处的氧逸度(相对于FMQ)为+1.0~+2.0,落入正常大陆地幔的范围,在折返过程中未受到壳源流体的影响,保持了地幔氧同位素特征。

    • 北秦岭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接触变质带中锆石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09, 28(3):225-234. CSTR:

      摘要 (2345) HTML (0) PDF 2.75 M (34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位于秦岭商丹断裂以北,是该地区出露最大的超基性岩体,以侵位方式与秦岭杂岩接触。该岩体主要由细粒纯橄榄岩、中粗粒纯橄榄岩和斜辉橄榄岩组成。对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接触变质带榴闪岩中锆石包裹体成分及锆石微量元素含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松树沟超镁铁质岩体与相邻的镁铁质岩(主要是斜长角闪岩)不是同一构造旋回的地质体。斜长角闪岩先形成,之后松树沟岩体侵位其中。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具有MORB和IAT两个端员组分特征,很可能是秦岭群的组成部分。

    • 西藏冈底斯带南部雄村铜金矿成因探讨——来自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2009, 28(3):235-242. CSTR:

      摘要 (2601) HTML (0) PDF 2.18 M (2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西藏冈底斯带南部雄村铜金矿床的容矿火山岩和外围岩石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研究。雄村容矿火山岩锆石(XC01-1,流纹质凝灰岩)U-Pb SHRIMP年龄的测定值为180.4±3.5 Ma,表明这套火山岩是形成于早侏罗世而不是此前一致公认的晚白垩世。外围二长花岗岩(XTM04-1) U-Pb SHRIMP年龄的测定值为46.6±0.6 Ma,表明其侵位于成矿时代的始新世。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雄村铜金矿床与胶东焦家式金矿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属于破碎带蚀变岩型铜金矿床。

    • 凤-太盆地硅质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热水成矿效应

      2009, 28(3):243-250. CSTR:

      摘要 (1762) HTML (0) PDF 1.64 M (3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陕西凤(县)-太(白县)泥盆纪沉积盆地内硅质岩系分布广泛,硅质岩系的岩石组合主要为硅质铁白云岩、铁白云石硅质岩和硅质岩。其产状稳定,延伸较远,与区域矿产关系密切。通过野外观测、显微镜研究、等离子质谱及电子探针等分析,对盆地内八卦庙金矿和八方山铅锌矿成岩[CD*2]成矿硅质岩系的硅质岩系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硅质岩系富含Fe、Mn,而贫K、Na和Ti,Fe2O3/FeO值小于1,为还原环境沉积形成;Fe、Ti、Mn和Al元素含量比值反映了其沉积位置为大陆边缘;硅质岩系中Pb、Zn和Cu富集明显,稀土元素具有总量低(12.10×10-6~40.46×10-6),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明显(2.34~8.68),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曲线呈右倾趋势,铈和铕均为中等负[CD*2]弱正异常。硅质岩、铁白云石硅质岩和硅质铁白云岩中的铈异常变化规律反映了沉积环境由还原向氧化条件的系统变化特征。

    • 东准噶尔卡拉麦里SSZ型蛇绿岩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

      2009, 28(3):251-263. CSTR:

      摘要 (2232) HTML (0) PDF 2.09 M (3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受控于卡拉麦里深大断裂,主要由超镁铁质岩体、镁铁质岩脉和火山熔岩组成。超镁铁质岩体主要由地幔方辉橄榄岩组成,并有纯橄岩和铬铁矿矿石产出。超镁铁质岩石具有低SiO2、高MgO、LREE富集的“V”字形和LREE略富集型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具有SSZ(supra subduction zone)型的地幔橄榄岩特征。玄武岩、堆晶辉长岩以及辉长闪长岩岩脉具有低Al2O3、TiO2、K2O + Na2O含量,且K2O<Na2O,具相对高的MgO和极低的P2O5含量,具低Ti/V比值(10~20)、低的稀土元素丰度和LREE弱亏损型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与洋内板块俯冲作用有关的SSZ型蛇绿岩地球化学特征。碱性玄武岩则具有洋岛玄武岩特征,具有高Al2O3、TiO2(2.50%~3.43%,平均3.16%)、K2O+Na2O(7.36%~9.40%)、P2O5(0.509%~1.579%,平均0.80%)和Ti/V(>50),相对低MgO(1.84%~2.81%,平均2.60%)的特征,富集不相容元素并具高的稀土元素总量和轻稀土元素明显富集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洋岛玄武岩特征,代表了洋盆早期洋内热点作用。卡拉麦里蛇绿岩带反映了哈萨克斯坦准噶尔联合陆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古洋盆经历了洋内热点作用和大洋板块洋内俯冲消减的演化过程。

    • 祁连山地区东段马衔山群及其邻区岩石学研究

      2009, 28(3):264-276. CSTR:

      摘要 (2204) HTML (0) PDF 5.61 M (2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祁连造山带是中国主要造山带之一,大致分为北祁连、中祁连、南祁连和拉鸡山4个变质区。本文研究的中祁连地块前震旦纪马衔山群及其邻近的震旦纪地层与奥陶纪地层位于距兰州市东北150 km处,由东向西北依次为寺儿沟、铁成沟、天祝三峡森林公园、北山国家公园(那新沟)和岗口子北等剖面。对上述剖面进行的矿物组合、微构造和矿物化学成分研究结果表明,马衔山群变质作用过程为:峰期角闪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为黑云母+角闪石,温压分别为618℃和0.65 GPa;绿帘角闪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为绿帘石+钠长石+钙质角闪石;绿片岩相变质,矿物组合为阳起石±脆绿泥石+方解石。马衔山群的石榴石具生长环带,从核心到边缘,Mn含量减少,Fe含量渐增,在压力不变的情况下此种成分变化指示温度的上升,核心和边缘的温度分别为418℃和545℃。钙质角闪石不具化学环带。ArAr法定年结果显示,角闪岩中角闪石与花岗岩中黑云母的坪年龄分别为340.0±0.50 Ma和323.4±0.65 Ma,反映了前震旦纪马衔山群在石炭纪受区域变质活动发生再活化作用的下限年龄。震旦纪地层的岩石类型主要为绿片岩,矿物组合为绿泥石+钠长石+赤铁矿+方解石+石英,局部受韧性剪切带影响而产生糜棱岩化作用。奥陶纪地层主要岩石类型为大理岩,碳酸盐类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和白云石,其中除有磷灰石夹层外,还有高镁的金云母。

    • 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控制的定量研究

      2009, 28(3):277-284. CSTR:

      摘要 (1789) HTML (0) PDF 1.94 M (3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10口井岩心、38张薄片的观察,结合对43个样品的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及包裹体测温等多种资料的分析,定量研究了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目的层的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和被溶蚀作用改造的原生粒间孔(即次生粒间孔)为主;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对孔隙的破坏最大,压实减小的原生孔隙平均达20.7%,而胶结作用减少的原生孔隙平均值仅为7.9%,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远强于胶结作用,且压实作用在整个孔隙演化中占主导地位;溶蚀作用是唯一改善储层的成岩作用,主要集中在早成岩A期、早成岩B期初、早成岩B期末和中成岩A期初4个阶段,最终因溶蚀作用增加的孔隙度为3.2%。储层成岩定量研究和孔隙演化模式的建立揭示了孔隙演化的阶段性,对认识储层特征和进一步勘探均具有重要意义。

    • >环境矿物学
    • Cu2+和Cd2+在蒙脱石-胡敏酸复合体上的吸附及其竞争

      2009, 28(3):285-291. CSTR:

      摘要 (1879) HTML (0) PDF 841.27 K (37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土壤和水体中的腐殖酸常常与粘土矿物紧密结合成为特殊的复合体。这种粘土矿物-腐殖酸复合体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既有别于粘土矿物,更有别于腐殖酸。以蒙脱石和胡敏酸分别作为粘土矿物和腐殖酸的代表,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了Cu2+、Cd2+在单一体系和共存体系条件下在蒙脱石-胡敏酸复合体上的吸附作用,同时探讨了二者的竞争特点。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一体系条件下,蒙脱石-胡敏酸复合体对Cu2+的吸附量始终明显大于Cd2+,且二者的吸附量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大;而在Cu2+和Cd2+共存体系条件下,Cu2+的吸附量始终略大于Cd2+的吸附量,即复合体对Cu2+的吸附有较好的选择性。在吸附过程中,复合体中的蒙脱石与Cd2+和Cu2+的阳离子交换作用处于主导地位。无论是在单一体系还是在共存体系中,Cd2+优先替换电价相同而半径略大的Ca2+,而Cu2+则优先替换半径相近、电价低的Na+。因此,Cd2+的存在使Cu2+在复合体上的吸附量明显地减小,而Cu2+的存在对Cd2+的吸附几乎没有影响。这些实验结果将有助于深入探讨重金属离子在土壤、水体等环境中的迁移固定行为。

    • >宝玉石矿物学
    • 世界几个主要翡翠产地墨翠标型特征初探

      2009, 28(3):292-298. CSTR:

      摘要 (10728) HTML (0) PDF 1.20 M (152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优质的黑色翡翠(墨翠)也是一种稀有、高档和时尚的玉石材料,是20年间价值增长最快的翡翠品种之一。对世界上几个不同产地来源的墨翠的岩石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比较,认为目前市场上的墨翠主要包括硬玉质黑色翡翠、绿辉石质墨翠和以闪石为主要成分的黑色“翡翠”,它们包括缅甸的乌鸡玉、墨翠、黑干青,危地马拉的墨翠和银河黑金玉,此外日本和哈萨克斯坦也有类似缅甸乌鸡玉的黑色翡翠产出。研究结果显示,不同产地来源墨翠的主要矿物组成、玉石的结构和包体特征组合具有一定的标型性,可以考虑作为区分其来源的标型特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