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5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研究
    • 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克-夏基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2006, 25(3):165-174. CSTR:

      摘要 (1677) HTML (0) PDF 396.98 K (3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准噶尔盆地西北部克-夏基性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克-夏基性火山岩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以低Ti、贫REE、LREE弱富集及LILE相对HFSE明显富集为特征,与岛弧拉斑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一致。克-夏基性火山岩正的εNd(t)(+7.2~+7.4)和较低的(87^Sr86^Sr);(0.703717~0.704520)、明显较低的HFSE/LILE以及比大洋玄武岩和OIB陡的206^Pb/204^Pb-207^pb/204^pb相关线斜率,说明其是古洋盆闭合初期由俯冲洋壳之上亏损的岩石圈地幔楔较高程度部分熔融的结果,它形成于洋内弧环境。克-夏基性火山岩与西准噶尔洋盆洋壳的俯冲消减有直接的成因联系,说明西准噶尔弧-盆系向东延伸至盆地内部,盆地西部基底为洋-陆俯冲形成的岛弧型增生地体。

    • 新疆东准噶尔苏吉泉铝质A型花岗岩的确立及其初步研究

      2006, 25(3):175-184. CSTR:

      摘要 (3360) HTML (0) PDF 441.19 K (4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疆东准噶尔卡拉麦里地区是一个重要的锡成矿带,分布有多种类型花岗岩,其中黑云母花岗岩长期以来被认为是S型花岗岩。本文研究表明,苏吉泉黑云母花岗岩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及Zr、Hf等高场强元素,其FeO/MgO和10000Ga/Al值大,明显不同于典型的I型和S型花岗岩,属于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锆石的LA-ICPMSU-Pb定年结果显示其形成时代为304±2Ma,比该区钙碱性花岗岩侵位晚,而与碱性花岗岩形成时代相近。这些黑云母花岗岩具有高εNd(t)的同位素特征,但它们不是直接来源于亏损地幔,而更可能是源自地幔且被深埋的年轻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花岗岩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显示它们是一种后碰撞花岗岩,标志晚石炭世卡拉麦里地区造山作用的结束和板内构造演化的开始。

    • 冈底斯带桑巴区早白垩世后碰撞花岗岩类的确定及构造意义

      2006, 25(3):185-193. CSTR:

      摘要 (1966) HTML (0) PDF 462.78 K (3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桑巴区花岗岩体位于冈底斯带嘉黎断裂之北,呈近东西向分布于桑巴、建多等地。岩石类型主要有巨斑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及斑状花岗闪长岩。其中斑状花岗闪长岩(TW1530)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17.2±1.6Ma,黑云母花岗岩(TW1637)年龄为121.2±1.7Ma,表明桑巴区花岗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桑巴区花岗岩类为高钾钙碱性岩,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构造判别图解,确定该时代的花岗岩具后碰撞花岗岩特征,形成于从挤压体制向拉张体制转变的构造环境。早白垩世后碰撞花岗岩的出现预示着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主造山作用的结束,冈底斯火山岩浆弧带至此进入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并一直持续至晚白垩世竟柱山组沉积之前。

    • 新疆阿尔泰库卫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2006, 25(3):194-202. CSTR:

      摘要 (1784) HTML (0) PDF 416.37 K (2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尔泰造山带的库卫地区分布有10余个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库卫岩体是其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岩体。SHRIMP锆石U-Pb方法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时代为47±1Ma,暗示了该地区新生代曾发生过强烈的隆升过程。与阿尔泰山其他地区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相比,库卫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具有特殊性,以低的TiO2、稀土元素、不相容元素含量及高的Al2O3含量为特征。较大的MgO含量变化范围(6.6%~20.1%)以及MgO与其他主要元素和Ni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暗示着岩浆发生过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低的稀土和不相容元素含量及平坦型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不相容元素比值(如La/Sm和Gd/Yb)暗示了其原始岩浆来自于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石榴石二辉橄榄岩)的高度部分熔融。同时,高的La/Nb比值和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显示出的明显正Pb异常暗示着岩浆在岩浆房中曾遭受过下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岩体中较低的Ni含量则可能是深部硫化物熔离作用的结果。

    • 北京云蒙山浅色花岗岩脉及韧性剪切变形的地球化学特征

      2006, 25(3):203-209. CSTR:

      摘要 (1772) HTML (0) PDF 283.70 K (3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云蒙山地区的花岗岩、糜棱岩化花岗岩及周围太古宙花岗片麻岩中的浅色花岗岩脉的主要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相比,浅色花岗岩脉具有较低的LREE和P2O5含量及(La/Gd)N比值,Sm/Nd比值较高,而剪切应变岩石的LREE相对富集;糜棱岩化花岗岩具有近平行于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浅色花岗岩脉BH-2-5和BH-2-6具有和未糜棱岩化花岗岩相似的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浅色花岗岩脉BH-2-3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所有分析的样品都不一样,推断BH-2-3有可能是古老变质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在部分熔融过程中,诸如独居石这样的富含轻稀土元素的副矿物以残留体的形式出现,不参与部分熔融,导致BH-2-3具有很低的LREE和P2O5含量及高达0.4122的Sm/Nd比值。而其他两条浅色花岗岩脉有可能是云蒙山花岗岩后期岩浆分异的产物,随分异程度的增强和富含轻稀土元素的副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导致最后岩浆的SiO2增高、LREE含量减少及Sm/Nd比值发生变化。

    • 龙泉关韧性剪切带同变形花岗岩的构造特征及其独居石定年

      2006, 25(3):210-218. CSTR:

      摘要 (1836) HTML (0) PDF 541.63 K (33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龙泉关韧性剪切带强变形部位发育一系列平行剪切带走向展布的花岗岩脉体,构造变形特征表明它们可能是同变形花岗岩,是剪切作用下围岩部分熔融的产物。通过独居石电子探针定年,测得龙泉关韧性剪切带的年龄分别为:主变形幕发生于1877~1846Ma,第2个变形幕发生于1812-1782Ma,晚期1725Ma左右又经历了流体活动。龙泉关韧性剪切带的发生、发展与华北克拉通中部带古元古代晚期的变质事件同期,是东、西陆块碰撞的一个主要剪切带。

    • 库车坳陷第三系泥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的指示

      2006, 25(3):219-229. CSTR:

      摘要 (1747) HTML (0) PDF 1.87 M (31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判断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和物源属性是盆地分析的重要手段,也是对利用粗碎屑沉积岩的组分统计判断盆地源区背景的有益补充和验证。对库车坳陷第三系36件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主量元素中CaO的含量很高,对其他主量元素以及微量和稀土元素有稀释作用,一些可靠的物源分析指标主要指示了非碳酸盐沉积物的源区性质;REE分布模式与上地壳相似,轻稀土元素富集,Eu负异常,微量元素比值显示源岩以长英质岩石为主。通过K2O/Na20-SiO2以及La-Th-Sc和Th-Sc-Zr/10判别图分析,认为源区的构造背景具有类似于岛弧的特征。这一结果与前人所做的砂岩组分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说明板内造山带与其前陆盆地之间在沉积与构造耦合上具有特殊性。

    • 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沉积特征及储层的影响因素

      2006, 25(3):230-236. CSTR:

      摘要 (1680) HTML (0) PDF 239.48 K (3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储层储集物性差是造成其油藏产量偏低的主要原因。在观察岩心、分析沉积相和沉积体系平面分布的基础上,利用大量岩心物性数据和其他地质资料,系统讨论了其储层特征及影响储层储集性能的主要地质因素。认为北塘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滑塌重力流、湖相等类型沉积相,发育北部和西部两个物源,主要含油气区塘沽、新村等地区位于两个物源的交汇区,以发育中等-差储层为主,影响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原始的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等)、油气成藏时间、油藏异常压力以及火成岩分布等。

    • 东营凹陷古近系砂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2006, 25(3):237-242. CSTR:

      摘要 (1535) HTML (0) PDF 329.97 K (28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东营凹陷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区,在古近系地层发育湖相水下扇沉积、滨浅湖沉积和三角洲沉积等砂岩。砂岩的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对储层的储集性能有重要影响。在对大量薄片和岩心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扫描电镜和X衍射粘土分析等手段,对东营凹陷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使砂岩孔隙度降低,不稳定矿物的溶蚀作用和碳酸盐胶结物的溶解作用导致孔隙度增大。根据有机质的演化及粘土矿物的变化序列,在不同的构造单元,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随埋深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划分出原生孔隙带、原生次生孔隙带和次生孔隙带3个孔隙演化带,存在着较有利的次生孔隙发育带。

    • 淮北煤田二叠纪煤中伴生元素的亲和性研究

      2006, 25(3):243-249. CSTR:

      摘要 (1624) HTML (0) PDF 276.87 K (30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淮北煤田二叠纪10、7、3煤层样品为研究对象,采用仪器中子活化法(INNA)测试了煤中42个伴生元素的含量,将其与华北石炭-二叠纪和中国煤中的伴生元素含量、范围进行了对比,并对伴生元素中主量元素含量和灰分的关系、微量元素的共生组合特点以及稀土元素含量与灰分的关系、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对环境有影响的Ba、Co、Cr、Cu、Mo、Th、V、W、Zn、Ti元素在研究区煤中相对富集,Al、Ti、K、Na等元素与灰分有较好的相关性,Ca、Mg、Fe和灰分的相关性较差,稀土元素与灰分正相关且具有相似的分配模式,普遍存在Eu亏损现象,说明煤中伴生元素的主要来源是陆源物质。

    • >方法与应用
    • 红外反射光谱方法的矿物学应用

      2006, 25(3):250-256. CSTR:

      摘要 (1754) HTML (0) PDF 238.51 K (3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反射光谱法是一种古老的实验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无损伤等特点。但是,这种实验技术至今还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应用。本文介绍矿物的红外反射光谱的实验方法、光谱特征及应用前景。

    • 大陆深钻超高压变质岩中可溶有机质的提取研究

      2006, 25(3):257-260. CSTR:

      摘要 (1734) HTML (0) PDF 154.39 K (3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可溶有机质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沉积岩中。研究超高压变质岩中有机质有助于探索和研究超高压这种极端地质条件下有机质的来源、分布、保存和演化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大陆深钻超高压变质岩中可溶有机质含量非常低,为防止泥浆、钻井液及碎样、提取、分析等过程带来污染,尽可能获取岩心样品原始的有机质信息,提高样品可溶有机质的提取效率,本文采用超声-试剂、超声-有机试剂等清洗手段消除可能污染,利用索氏抽提、超声抽提等连续抽提的方法提高抽提效率,并与可能存在的污染物类型进行对比研究,确保岩心抽提有机物为样品原始有机物,为进一步研究超高压变质岩中可溶有机质的赋存状态提供前提保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