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4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专题研究
    • 广西北海涠洲岛(含斜阳岛)第四纪玄武质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及其源区特征

      2005, 24(1):1-11.

      摘要 (2321) HTML (0) PDF 2.66 M (26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广西北海涠洲岛(含斜阳岛)是我国最大的第四纪火山岩海岛,岛内出露中更新世(Q2)溢流相玄武质火山岩、晚更新世(Q3)空落一沉积相沉火山碎屑岩和全新世(Q4)爆发一溢流相玄武质火山岩,其中中更新世为玄武岩,全新世多为碧玄岩或苦橄质碧玄岩。两者比较,前者相对高SiO2、低MgO;后者相对高MgO、低SiO2。在地球化学上,这些玄武质火山岩均属无Eu异常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和无Nb异常的强不相容元素富集类型,较之原始地幔和N—MORB具较低的Th/La值(0.04~0.28)、La/Nb值(0.52~0.91)、Rb/Nb值(0.45~1.09)、^87Sr/86 Sr值(0.70352~0.70443)以及较高的eNd值( 3.2~ 5.2)。上述特征说明,晚更新世火山岩经历了以橄榄石和斜长石为主的分离结晶,全新世火山岩则代表了部分熔融形成的原生岩浆,同化混染作用对这两种岩浆演化的影响程度很低。根据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示踪可知,涠洲岛地区火山岩的源区类似于洋岛,其岩浆来自更深的软流圈,且无大陆岩石圈组分的卷入。为此进一步推测,我国雷琼和北部湾地区深部存在一个从属于南海盆地地幔热柱的亚热柱,该亚热柱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全新世。

    • 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和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地球化学特征的比较及其成因启示

      2005, 24(1):12-20.

      摘要 (2278) HTML (0) PDF 2.88 M (2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和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是发生于二叠 -三叠纪之交的重要岩浆事件。它们在主要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特征上具有相似姓 ,但是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不相容元素比值和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范围相对要小一些。相对而言 ,峨眉山玄武岩具有高的Fe8和Sm/Yb值 ,暗示了其熔融深度较西伯利亚大火成岩省深 ,而熔融程度较低 ,两者的源区均为石榴石二辉橄榄岩。根据Nd同位素特征估算峨眉山和西伯利亚地幔柱的 Nd≈ 2 ,接近于原始地幔特征。综合其他地球化学特征 ,认为两个大火成岩省可能起源于同一个来自于核 -幔边界的超级地幔柱

    • 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斜长角闪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形成环境和年代学

      2005, 24(1):21-31.

      摘要 (1962) HTML (0) PDF 3.12 M (22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阿拉善地区前寒武纪不同岩群、岩组和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均呈层状产出 ,其原岩多为高铁拉斑玄武岩 ,普遍具有高钾高钛、稀土元素含量高、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地球化学特征 ,与典型的大洋拉斑玄武岩、太古宙的TH1型和TH2 型拉斑玄武岩有较明显的区别。岩石组合特征和多种地球化学判别图解均表明 ,该区的斜长角闪岩主要形成于板内环境 ,属于板内裂陷或大陆边缘裂陷的大地构造环境。初步的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表明 ,叠布斯格岩群中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形成于新太古代 ,含黑云斜长角闪岩中的角闪石3 9Ar_40 Ar坪年龄和等时线年龄分别为 1918Ma和1919Ma ,说明其曾经历了古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叠加。巴彦乌拉山岩组中斜长角闪岩形成于 2 2 71Ma~2 2 6 4Ma。波罗斯坦庙片麻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已被 1818Ma和 1839Ma花岗片麻岩侵入 ,根据该杂岩体中斜长角闪岩与巴彦乌拉山岩组中同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 ,推断其形成于古元古代早期。阿拉善群德尔和通特组中的斜长角闪岩目前尚无确切的同位素年代学数据 ,但相同层位的石榴石二云母石英片岩中锆石离子探针定年已获得平均同位素年龄值为 136 3Ma ,推测它有可能形成于中元古代

    • 南苏鲁超高压带和高压带边界的准确限定——来自变质岩锆石中矿物包体的证据

      2005, 24(1):32-46.

      摘要 (1835) HTML (0) PDF 3.82 M (2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南苏鲁地区由 4个岩片组成 ,自西北至东南依次为正片麻岩岩片 (Ⅰ )、表壳岩岩片 (Ⅱ )、含蓝晶石石英岩大理岩岩片 (Ⅲ )和副片麻岩变火山岩片岩岩片 (Ⅳ )。上述构造岩片均经历了强烈的角闪岩相绿片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采用激光拉曼、阴极发光和电子探针分析技术 ,对南苏鲁方圆约 380 0km2 范围内 93件锆石样品中的矿物包体进行了系统鉴定。结果表明 ,在第Ⅰ和Ⅱ岩片样品的锆石中均发现以柯石英为代表的超高压 (UHP)矿物包体 ,而在第Ⅲ和Ⅳ岩片锆石中则保存以文石和多硅白云母为代表的高压 (HP)矿物包体。由此推断 ,第Ⅰ和Ⅱ岩片应归属超高压变质带 ,而第Ⅲ和Ⅳ岩片应归属高压变质带。结合变质作用温压条件的研究结果 ,确定超高压岩石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72 3~ 85 2℃ ,p≥ 2 .8× 10 3 MPa ;而高压变质岩石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t =5 0 0~ 6 0 0℃ ,p =1.2× 10 3 ~ 2 .5× 10 3 MPa。最新区域填图结果表明 ,南苏鲁东海地区超高压和高压带之间的接触界线为一典型的韧性剪切带。

    • 吉林南部震旦纪万隆组与八道江组之间风化壳的发现

      2005, 24(1):47-52.

      摘要 (1793) HTML (0) PDF 2.19 M (2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往地质学家认为吉林省南部震旦纪万隆组与上覆八道江组之间是整合接触。笔者经过野外考察和室内研究 ,认为二者应为风化壳不整合接触关系。化学分析显示 ,风化壳泥岩与下伏母岩白云质灰岩相比化学成分发生巨大变化 ,粘土化矿物元素 (SiO2 Al2 O3 )与CaO和LOI的淋失相反 ,从 13.5 7%增加到 5 5 .6 3% ,具明显的风化成土特征。化学蚀变系数 (CIA)和质量迁移系数分析给出了相同的结果 :CIA值达到了 39.4 3% ,Ca元素的质量迁移系数达到 - 0 .97,几乎全部淋失 ,表明化学风化作用明显。综合研究表明 ,该风化壳处于碳酸盐岩风化成土的第二阶段 ,即母岩中“不溶物”在风化过程中逐步堆积形成残积土的阶段 ,为二级层序界面

    • 库车坳陷库车河剖面重矿物分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2005, 24(1):53-61.

      摘要 (1703) HTML (0) PDF 2.74 M (2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沉积物中的重矿物分布受物源、构造背景和古气候、古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 ,是盆山演化研究的良好指示剂。本文通过对库车坳陷库车河剖面中新生代地层的野外观察和重矿物分析 ,将库车坳陷中生代沉积与南天山隆升的分异作用分为 4个阶段 ,即早中三叠世、晚三叠世至早白垩世、第三纪古新世至中新世、上新世 (5Ma)以来 ,并认为最后一个阶段南天山隆升作用最强烈。将库车坳陷中新生代古气候演化分为 3个阶段 ,即早三叠世 (干旱半干旱 )、中晚三叠世—中晚侏罗世 (湿润半湿润 )、晚侏罗世以来 (半干旱干旱 )。

    • >宝玉石矿物学
    • 黑龙江红蓝宝石的矿物学特征

      2005, 24(1):62-66.

      摘要 (1828) HTML (0) PDF 1.23 M (27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黑龙江红蓝宝石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研究基础上 ,对红蓝宝石致色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 ,认为黑龙江红蓝宝石按颜色可以划分为红色、蓝色两个系列共 12种颜色 ,其物理性质、光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具有明显区别。波谱分析表明 ,红色宝石的颜色由铬、镍、铁致色元素引起 ,蓝色宝石的颜色由铁、钛致色元素引起 ,其颜色浓淡和色调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铁的含量和Fe3 /Fe2 比值

    • >环境矿物学
    • 吸附法对天然斜纤蛇纹石纳米管内径的表征

      2005, 24(1):67-72.

      摘要 (1750) HTML (0) PDF 1.66 M (25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解析吸附等温线研究了天然斜纤蛇纹石的中空纳米管特征 ,与电子显微镜的分析结果比较 ,证明氮气吸附法是表征天然斜纤蛇纹石的中空纳米管内径特征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可以获取较大量样品的内径大小、分布和变化的特征信息 ,对其特殊理化性能的研究有特别意义。与其他表征方法结合可获得更完整的中空管参数 (包括外径 ) ,为天然斜纤蛇纹石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提供基础参数

    • 聚苯胺/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实验制备研究

      2005, 24(1):73-78.

      摘要 (1682) HTML (0) PDF 1.76 M (2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聚苯胺 /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制备产物进行了研究。将新疆某地蒙脱石在钠化改型后进行了季铵盐改性处理。以苯胺作为客体物质 ,利用季铵盐 /蒙脱石插层复合物与有机物良好的相容性 ,将季铵盐 /蒙脱石插层复合物分散在苯胺单体中后 ,苯胺单体进入了蒙脱石层间域 ,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 /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XRD、SEM、TG_DTA分析结果表明 ,苯胺单体的进入使蒙脱石的层间距大大增加 ,经聚合后聚苯胺 /蒙脱石复合物中蒙脱石及其插层复合物的X射线衍射特征、形态特征和热学性质特征完全消失 ,表明蒙脱石晶层已被剥离分散在聚苯胺中形成聚苯胺 /蒙脱石纳米复合材料。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