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昆山花岗岩出露面积约 2 0 0km2 ,为一等轴状岩体。具中粒等粒结构 ,由黑鳞云母、钠长石、条纹长石和石英组成。弱过铝质 ,MgO和CaO含量极低 ,亚碱质 ,碱度率和NK/A值偏高 ;富F贫Cl,具较高F/Cl值 ;具较高的锆石饱和 (液相线 )温度 (81 0~ 847℃ ) ,与澳大利亚A型花岗岩的平均值 (839℃ )基本相当。在微量元素特征上 ,具有高的 1 0 4 Ga/Al值和 (Zr+Nb +Ce +Y)元素组合值 ,分别高于A型花岗岩下限值的 2 .6和 350× 1 0 - 6 。在同位素组成特征上 ,具有较高的εNd(t)值 (- 1 .54~ - 2 .87)和较低的δ1 8O值 (7.9‰~ 9.8‰ )。按幔 -壳混合模型计算 ,其源区地幔组分约占 63 %~ 69%。上述特征表明 ,南昆山花岗岩与国内外典型铝质A型花岗岩 (如苏州花岗岩和澳大利亚Lachlan褶皱带A型花岗岩 )很相似。这一发现对阐明南岭东段燕山晚期地壳伸展构造的发育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西秦岭礼县地区新生代钾霞橄黄长岩系具有贫SiO2、Al2O3,富MgO、CaO、TiO2及K2O Na2O的特征,矿物组合中除橄榄石、透辉石外,普遍含有霞石/钾霞石、黄长石/白榴石和钛金云母等矿物。火山岩系的Sr、Nd示踪同位家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与洋岛玄武岩(OIB)的地球化学体制相似,源区具有由软流圈流体交代导致的EMI型地幔端员成分。根据尖晶石相二辉橄榄岩地幔包体温、压条件估算,结合区域地球物理资料和区域大地构造环境以及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推断,钾霞橄黄长岩系的形成机制与本地区新生代岩石困伸展作用密切相关,原始岩浆源于>92km的岩石圈底部热边界层的低度部分熔融。
摘要:保山卧牛寺组玄武岩为低钛拉斑玄武岩,具有大陆板内玄武岩的特征,总体与蛾眉山玄武岩中的低钛玄武岩相似。其分异程度较高,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有明显的Nb、Ta负异常,Zr和Hf正异常,Eu无异常或弱负异常。该玄武岩由3个大喷发旋回形成3个岩石单元,其中下部早期第1单元由致密块状玄武岩、斜斑玄武岩、杏仁玄武岩和凝灰岩组成,第2和第3单元中见少量橄榄玄武岩和粒玄岩以及辉绿岩脉。有较高的^86Sr/^87Sr值(0.705966—0.706657)、较低的^143Nd/^144Nd值(0.512212—0.512283),εNd(t)多为负值,源区为介于EMI和EMⅡ端员之间的富集岩石圈地幔。上述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均可与蛾眉山玄武岩下部低钛拉斑玄武岩对比,表明该期岩浆作用可能同为地幔柱活动的产物,并暗示蛾眉山大火成岩省向西有很大的延伸。
摘要:华北克拉通太行山地区煌斑岩脉广泛发育。这些煌斑岩高度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Sr、Ba和K)和轻稀土元素,具有高度分异的REE模式,在化学成分和Nd—Sr同位素组成上亦显示出规律性的变化。其特征表明:太行山地区的晚中生代煌斑岩来源于同一个岩浆源区,而且煌斑岩浆在上升过程中曾经遭受过下地壳的混染。此外,最原始的煌斑岩样品具有低SiO2、高MgO以及高度富集同位素[εNd(120Ma)=-8.3,Ist=0.7052]的特征,表明形成煌斑岩的母岩浆来自富集地幔,是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富集地幔可能是下部软流圈释放的富挥发分、低密度的熔体与上部的岩石圈发生了交代反应而形成的。
摘要:在苏北连云港地区(红石咀、东西连岛及蟹脐沟)发现以岩块、岩片形式出现的蓝闪绿片岩相岩石,其由石榴石、蓝透闪石、冻蓝闪石、阳起石、钠长石、多硅白云母、榍石及文石等矿物组成。石榴石变斑晶作为低扩散的刚性矿物,经历了多期变质变形作用,变质反应证据保存在石榴石的成分环带及包体矿物组合中。蓝透闪石、冻蓝闪石及文石包体的存在表明,本区出露的绿片岩相岩系属早期经历低温高压变质作用、晚期又叠加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高压变质地体。这一发现为苏鲁高压地体的构造单元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摘要:研究了香花岭地区430花岗岩体由深部到浅部以及线状云英岩、面状云英岩的εNd(t)、t2DM值、fND^A值变化特征。Nd同位素特征说明该花岗岩为壳—幔组分混合的花岗岩,同时反映了源自深部的幔源物质加入及其在岩体中分布的不均一性,认为地幔物质可能主要是以地幔流体的形式加入,在华南中生代岩石圈减薄的背景下,幔源流体底侵诱导中元古代地层重熔。
摘要:对大别超高压变质带主要构造单元各类地质体岩石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和相变温度的观察与测定。流体包裹体类型和成分特征显示,与超高压变质、早期退变质有关的流体成分主要属于盐—H2O体系,减压熔融释放的流体成分主要属于NaCl—CO2—H2O体系,脆性变形期间涉及的成分流体主要属于NaCl—H2O体系。由于超高压变质岩系的快速折返抬升造成的压力迅速降低等影响,各个事件中形成的流体包裹体都发生了程度不同的颈缩及爆裂等捕获后变化,其密度大都已不能反映捕获时的状态。超高压变质和退变质岩石中常常叠加了与不同流体事件有关的流体包裹体组合,因此,对群体制样获得的各种化学成分和同位素成分等数据所做的各种地质解释风险较大。
摘要:采用等离子光谱法对敦煌方山口钒磷铀矿床围岩及矿石的稀土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本区稀土元素多为LREE富集型,各样品间稀土元素的含量、组成和Ce、Eu亏损程度等差异,主要是沉积环境变化的反映。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REE与粘土、有机质、V2O5等呈负相关,与CaO、MgO、P2O5和U呈正相关,并认为∑REE与有机质的负相关性为成岩后生改造的结果,与其他化学成分之间的关系均是沉积条件与沉积过程复合作用的结果。
摘要:运用吡啶吸附—拉曼光谱技术探测了硅藻土及其热处理产物的表面固体酸位。结果表明,室温下硅藻土表面经基均为吸附水覆盖,不显B酸性,结构中也无能够接受电子对的Lewis酸位。经热处理后,某些酸性羟基脱水使硅藻土呈弱B酸性,B酸位浓度在经650℃左右热处理后达到最大;另一方面,硅藻土中所含粘土矿物在650℃左右因脱羟而发生结构变化,产生配位不饱和的Al位,表现出L酸性。
摘要:采用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吸收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差热分析等测试方法对浙江青田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青田石中多数品种属叶蜡石型,新发现有迪开石型、伊利石型和绢云母型等非叶蜡石型品种,并对其宝石学特征和成玉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摘要:实验表明蒙脱石吸附氟的能力与溶液的PH值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较低PH值条件下,蒙脱石的吸氟量较大,具有显著的降氟作用;而对中性—碱性溶液来说,蒙脱石对氟的吸附能力则大大降低,基本不具吸氟能力。蒙脱石的吸氟量还与其用量及含氟溶液的浓度有关。吸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体系PH值降低,导致其表面带正电荷而吸附F^-;另一方面,随着NaF浓度升高,蒙脱石的双电层变薄,体系ξ电势减少,发生絮凝作用,并携带F^-沉淀下来。另外,F^-与OH^-的离子交换作用也是酸性条件下蒙脱石吸氟的一个重要原因。
摘要: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块的铬铁矿中,存在一种Fe—Cr—Ni合金,电子探针分析确定其化学分子式为Ni0.45 Cr0.29 Fe0.26。其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括号内为I/Io,hkl)为:2.060(100,111)、1.775(70,200)、1.261(60,220)、1.076(50,311)、1.027(50,222),晶体结构应属于金属元素的γ—Fe物相。按其所属空间群金属元素的排列方式,确定其原子坐标并计算了理论粉晶衍射图,结果表明,理论粉晶图谱与实测粉晶衍射数据基本一致。该Fe—Cr—Ni合金晶体学参数可归纳为:a=3.5622A,空间群Fm3m,单位晶胞中的分子数Z=4,Dc=8.212g/cm^3。
摘要:应用Rietveld -DBW 941 1和Pirum程序对湘潭锰矿次生氧化带中天然锰钾矿的X射线粉晶衍射数据进行了晶胞参数的修正 ,首次给出其晶胞参数 :a0 =0 .9974nm ,b0 =0 .2 86 3nm ,c0 =0 .9693nm ,β =91 .467° ,V =2 76 .66× 1 0 - 3nm3,同时指出天然锰钾矿晶体结构精细化的难点在于其呈隐晶质集合体的特征导致衍射峰宽化、背底高和不对称
摘要:本文以表格的形式列举了经国际矿物学协会(IMA)新矿物与矿物命名委员会(CNMMN)批准、并于1999和2000年期间在各国有关刊物上正式发表的72个新矿物。其表格列举方式依次为:矿物的中、外文名称及化学式、晶系及晶胞参数、主要粉晶数据、物理性质、光学性质、产状及共生组合等。
摘要:针对同位素样品粉末化过程中易受污染的特点,详细介绍了夏威夷大学同位素实验室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样品的选取、切割、粗碎、净化、挑选以及粉末化过程。该方法的优点是尽可能地保证样品在粉碎过程中不受外界物质的污染,并去除一些蚀变及氧化物的影响。
摘要:将一定浓度的肼溶液与高岭土混合,施以机械研磨,不仅加快了肼分子插入高岭石的速率(10分钟内可使插层率达96%),而且超细效果明显。在加温120℃后,插入高岭石层间的肼分子挥发,产生的气体能进一步将高岭土剥离,最后得到—2μm>90%的超细高岭土粉体,且片状晶形完好。这种技术为制备“双90”超细高岭土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摘要:叶碲铋矿最初定名为wehrlite,结构式为Bi2 xTe3-x,后于1982年改名为pilsenite,结构式相应改为Bi4Te3。楚碲铋矿(BiTe)的成分介于原叶碲铋矿的成分范围之内。有些研究者仍用原成分确定叶碲铋矿或把楚碲铋矿当作叶碲铋矿,本文旨在提醒研究者注意,避免误用。
摘要:对宝石在偏光镜检测中经常出现的消光异常现象做了总结和解析,以帮助检测者更淮确地判断宝石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