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拟通过和田玉玉器在史前三大玉板块、文明时代各个王朝玉文化所处的帝王玉的中流砥柱般的强力地位及其诸多侧面,论述其玉、玉文化独有的德、符优势及其光辉的艺术典范。
摘要:中国和田玉的开发利用历史悠久,在中国古玉器中地位显著。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到清代,和田玉一直是中国古玉器的主要玉材;而和田玉又具有其他产地软玉无法比拟的颜色,具有独特的羊脂白色;用和田玉制成的玉器,是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主要载体,具有不可复制的惟一性。
摘要:
摘要:和田玉是我国的传统玉石,有悠久的历史。和田玉有丰富的玉文化内涵,开拓了玉石之路,是我国历代宫廷玉器的主要玉料,为中国玉器的辉煌做出了贡献。和田玉属于透闪石玉,其玉质有其特点。矿床属中酸性侵入岩与白云石大理岩的接触交代型,在国内外有典型意义。“软玉”提出距今约一百多年历史,尚存在一定问题,建议采用透闪石玉取代“软玉”。
摘要:玛纳斯碧玉为传统名称,属于透闪石玉,为绿色。清代已开采。有砂矿和原生矿。原生矿床产于超镁铁岩中,为蛇纹石化辉橄岩,矿体产在岩体与围岩(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的接触带上,为交代成因矿床。
摘要:用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新疆和田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和田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主要结构为毛毡状结构。本文还论述了其成因,指出了进一步找矿及考古意义。
摘要:和田玉属软玉类玉石,是透闪石矿物的集合体,也可称透闪石玉。白玉、青白玉和青玉是和田玉的主要品种。经电子探针分析,和田白玉、青白玉和青玉基本上由透闪石组成;透闪石主要由SiO2、MgO和CaO组成,含少量Al2O3、FeO、TiO2和MnO。玉石颜色主要与Fe2+、Ti4+、Mn2+的含量有关;具致密块状构造,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显示毡毯状和显微交织结构,部分可见到显微粒状结构。和田玉中还含有少数杂质矿物。
摘要:本文用电子探针研究了和田玉、玛纳斯碧玉和岫岩老玉的矿物成分,结果表明和田玉的主要矿物成分是透闪石,玛纳斯碧玉是阳起石,而岫岩老玉则由透闪石和阳起石组成,并论述了它们的产地特征。
摘要:通过对新疆和田玉以及俄罗斯贝加尔湖地区软玉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等方面的研究和对比,从岩石学的角度较系统地总结了两者的异同点,指出两者主要成分和主要矿物组成是近似的,但主要结构有区别,因而在外观上也有一定的差别,这对于两者的开发和利用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摘要:和田玉驰名中外,亦被称为中国玉、中国软玉。和田玉的主要矿物组成是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矿物。虽然不同类型和田玉的主要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相近,但其颜色和质地却有很大的不同。利用电子显微镜分别对不同类型的和田玉进行系统的显微结构观测和能谱分析,结果表明上等品质的和田玉,如羊脂玉、白玉,矿物成分为透闪石,粒度小于3μm,晶形好,呈交织结构,能谱曲线由单纯的硅、镁、钙组成,无铁、铝等元素;青色-绿色系列的和田玉,矿物结晶相对较粗,粒度3~10μm,并有铁、铝等离子的加入,矿物结构已由透闪石向阳起石转化,其颜色随着铁含量的增加而变深;黄色-黄褐色系列的和田玉,有异常增加的钙,具有特征团粒状结构和似纤维状结构。
摘要:软玉主要是指透闪石-阳起石-铁阳起石系列中的低铁富镁端员的隐晶矿物集合体,矿物的名称常以其Mg/(Mg+Fe2+)值来区分,即该比值大于0.9时为透闪石(和田玉),比值为0.9~0.5时为阳起石(玛纳斯玉)。对于产于新疆、辽宁(岫岩老玉)和青海的17件软玉样品进行了X射线粉晶衍射分析,确定其主要矿物成分均为透闪石,杂质矿物很少,衍射峰位与FeO含量之间的关系不明显,衍射峰形的弥散反映组成矿物的结晶程度和粒度变化。
摘要:对产于昆仑山、天山及岫岩的17块软玉做了红外光谱分析,主要分析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等不同颜色的软玉晶体结构中M1、M3位置中阳离子占位情况。其M—OH伸缩振动带显示,在M1及M3位置不仅有Mg2+和Fe2+,还有Fe3+。
摘要:拉曼光谱测定的28件闪石岩类玉石样品中,除玛纳斯碧玉是阳起石外,其他均为透闪石。其拉曼光谱图基本一致,但因受其含FeO量多少的控制,拉曼光谱图也存在一些差别。
摘要:系统叙述了辽宁岫岩软玉(透闪石玉)的产出类型、颜色分类、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结构和构造类型及物理性质,综合分析了成矿物质的来源和成矿过程。
摘要:利用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扫描电镜等测试方法,对江苏省溧阳过去发现的白玉和新发现的青白玉、青玉和碧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溧阳透闪石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Na含量正常,而不是以前文献所报导的钠透闪石;其主要结构与和田玉基本一致,证明了溧阳透闪石玉也是一种典型的透闪石玉。本文还论述了其成因,指出了进一步找矿及考古意义。
摘要:江苏省溧阳市南部小梅岭地区的梅岭玉(软玉)产于花岗岩和大理岩的外接触带中。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和分析、X射线粉晶衍射物相分析、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和物理性质测定表明:梅岭玉的主要矿物组成为透闪石,含有少量磁铁矿和粘土矿物,具纤维状变晶结构;梅岭玉中透闪石的主要化学组分为SiO2、MgO、CaO,次要组分Na2O、P2O5的含量明显高于和田玉中透闪石;玉石的颜色可分为白色、青白色和青色,随Fe2+含量增加颜色加深,半透明至不透明,玻璃光泽,平均密度为2.99g/cm3,硬度5~6,折射率1.61(点测)。梅岭玉的特殊内部结构使其块度较大、裂隙较少,具有较好的加工工艺性。
摘要:通过野外调查、室内镜下观察、化学分析、光谱分析等综合研究后认为:梅岭玉是透闪石族的软玉,有白玉、青白玉、青玉等品种。矿床是多种成因的,其中以透闪石矿物为主的梅岭白玉是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形成的,以钠透闪石矿物为主的青玉形成较晚,是由“玉浆”贯入后,在低压高温下迅速冷凝形成的。
摘要:新疆和田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透闪石玉矿产资源之一,和田也是我国最重要的玉产地。对新疆和田玉、天山玛纳斯碧玉和辽宁岫岩老玉的硅、氧同位素对比研究表明,和田玉δ18O值为+2.3‰~+6.5‰、δ30Si为-0.1‰~+0.3‰;天山玛纳斯碧玉δ18O值为+9.4‰、δ30Si为-0.5‰;辽宁岫岩老玉δ18O值为+8.7‰~+12.4‰、δ30Si为+0.1‰~+0.3‰,所有玉石矿的δ18O和δ30Si值均低于含矿围岩。由此认为新疆和田玉和辽宁岫岩老玉矿床属于岩浆热液交代型成因矿床,天山玛纳斯碧玉矿则属于变质成因矿床。
摘要:通过岫岩软玉的氢、氧、硅、硫同位素分析,探讨了岫岩软玉的成矿溶液特征和硅的来源。岫岩软玉的δD值为-70‰~-76‰,δ18O值为8.1‰~13.3‰,位于变质水的区域,故其形成于变质热液中。岫岩软玉的δ30Si值为-0.2‰~0.5‰,和变质岩的δ30Si值有交叠,而和大理岩的δ30Si值范围相差较大,故岫岩软玉中的硅主要来源于变质热液,同时也有大理岩中硅质条带和燧石结核的混入。与岫岩软玉共生的黄铁矿、磁黄铁矿的δ34S值为8.2‰~18.0‰,表明成矿溶液中的硫并非来源于地幔,而是来源于变质岩,也反映了岫岩软玉的变质成因。
G.E. Harlow , S.S. Sonrenson , 于海侠(编译)
摘要:真正的玉是指二种可以作为雕刻工艺品和宝石饰品的极其坚韧的单矿物岩石。其中软玉是指具叶片状的微晶习性的透闪石-阳起石岩,硬玉(华人称之为翡翠)指的是具微晶-粗晶结构的单矿物硬玉岩。软玉更普遍一些,在加拿大的British Columbia、中国的昆仑山(新疆和田玉)、俄罗斯的东Sayan山、南澳洲的Cowell和新西兰南部岛中产有重要的矿床。软玉矿体形成于岩浆流体交代白云岩或蛇绿岩流体交代硅质岩的接触带。形成条件为经白云岩质而成的高绿片岩-角闪岩相(<550°C)至中-低压(<2kbar?)下蛇绿岩内的中-低温(400°C ~100°C)。硬玉岩较软玉稀少,重要矿床产于缅甸北部、危地马拉的Motagua 山谷、俄罗斯的极地乌拉尔山和Borus山、哈萨克斯坦的Itmurundy等,仅产于沿深大断裂带内的与俯冲有关的蛇纹岩体中。硬玉岩中具韵律环带的硬玉显示了含水流体的结晶作用,并且毫无疑问呈脉状产于主岩蛇纹岩中。硬玉指示高压力,但是共生矿物中无石英,硬玉岩可在低温(200~400°C)、压力大于5~6kbar的条件下形成。形成硬玉需要去气作用,主要表现为在俯冲板片至蓝闪石片岩相-榴辉岩相过渡带的沉积物去水作用及在地幔楔通过断裂的蛇纹岩底辟的流体管涌。因此,绝大多数玉石矿床记录了蛇纹岩化橄榄岩内或其周围的有流体作用参与的、在汇聚板块边缘的事件。
摘要:对肉眼难以鉴定玉质的凌家滩出土鸡骨白古玉器,通过偏光显微镜鉴定、矿物折射率测定、红外吸收光谱测试、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表明,这些鸡骨白古玉器的玉质成分为透闪石,或称软玉。与一般软玉相比,其矿物成分没有变化,但物理性质却有明显不同,表现为颜色白、光泽暗淡,硬度低,密度也低。
摘要:辽宁岫玉主要由叶蛇纹石组成,其叶片大小多为 300nm×440nm,沿[WTBX]a[WTBZ]轴方向呈波状起伏。岫玉中的矿物生成次序为粗粒透闪石→细粒透闪石→滑石→叶蛇纹石。岫玉的颜色主要受TFeO含量及Fe2O3/FeO值制约,透明度也受其直接影响。绿色、油青色是岫玉的原生色;棕色、红棕色形成于氧化环境,是次生色。颜色和透明度是岫玉质量评价的两个主要指标。
摘要:利用电子探针、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翡翠饰品进行表面形貌、物质组成的测定,结合偏光显微镜研究成果,以其微区、微量、无损、快速的特点,为翡翠饰品的鉴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摘要: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