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第21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序言

      2002, 21(2):99-100.

      摘要 (1501) HTML (0) PDF 440.30 K (24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众所周知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板块构造理论的出现和发展 ,引发了地学界的一次重大革命。与此同时 ,火成岩研究 ,尤其是花岗岩研究也掀起了热潮。当时人们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按照花岗岩的物质组分来源划分花岗岩的成因类型 ,即I型、S型、A型和M型 ,把花岗岩研究与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板块构造的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极大地推动了岩石学的发展。随着全球构造研究的深化 ,从 2 0世纪 80年代起 ,全球构造研究的重点由海洋转向大陆 ,通过对岩石圈和地球动力学的研究 ,在大陆地壳的结构、形成和演化方面获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发现 ,形成…

    • 一代宗师 科学楷模——缅怀莫柱孙先生在花岗岩地质学研究领域的主要业绩

      2002, 21(2):103-106.

      摘要 (1824) HTML (0) PDF 998.44 K (28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莫柱孙先生 ,广东省新会县人 ,生于 1 91 6年 ,卒于 2 0 0 1年 1 0月 1 4日 ,享年 85岁。先生于 1 93 9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质系 ,先后在江西省地质调查所 (1 940~ 1 942 )、两广地质调查所 (1 943~ 1 945)、中山大学 (1 946~ 1 947)工作。 1 947年赴美攻读硕士学位 ,1 950年学成回国 ,先后在中南区第五地质调查所 (1 950 )、中南地质调查所广州分所 (1 951 )工作。 1 952~1 954年任重工业部赣南粤北地质勘探大队总工程师 ,对大吉山、画眉坳、西华山钨矿的普查勘探做出了重要贡献。 1 955调中南地质局 (武汉 )工作。 1 956年各省地质局成…

    • 20世纪90年代国外花岗岩类研究的某些重大进展

      2002, 21(2):107-118.

      摘要 (1745) HTML (0) PDF 3.38 M (2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 2 0世纪 90年代国外花岗岩类研究几个方面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 :I型 /S型花岗岩成因的新模式、磁铁矿系列 /钛铁矿系列花岗岩成因、从ISAM到以综合标志为基础的新的花岗岩地球动力学分类、从以大陆边缘板块俯冲带为主扩大到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的花岗岩研究地域及太古宙TTG成因 ,并力图阐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着手研究的途径。这些内容表明花岗岩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即从以个别岩体、岩套为主的研究发展到对全球不同构造背景下的花岗岩进行地球动力学研究。作为地壳重要组成的花岗岩物质可以作为地球动力学环境的标志及其演化的示踪剂 ,反演出不同地球动力学环境下大陆地壳的形成和再循环过程

    • 花岗岩成矿的几个判别标志

      2002, 21(2):119-130.

      摘要 (1748) HTML (0) PDF 2.96 M (2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花岗岩具成矿专属性。在不同大地构造背景及造山作用不同阶段,不同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类型、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成分、成因、分异演化均不同的花岗岩类,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带构造、断裂构造和交代作用现象,它们均与相关的成矿元素组合具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对花岗岩成矿起关键性的控制作用。本文归纳总结了花岗岩成矿的几个判别标志:大地构造背景、花岗岩的环带构造、成矿流体可迁移性及自交代作用、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 武当造山带印支期花岗斑岩的发现及意义

      2002, 21(2):131-134.

      摘要 (1801) HTML (0) PDF 838.10 K (2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岩石学研究基础上 ,应用Rb -Sr同位素定年技术 ,获得武当造山带印支期花岗斑岩的成岩年龄为 2 37Ma± 19Ma。这项发现不仅补充了武当造山带与印支期造山事件相关的中酸性岩浆活动记录 ,而且也为研究和确定该区印支期成矿大“爆发”的热动力来源提供了直接依据

    • 闽西南地区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的特征及其构造演化

      2002, 21(2):135-142.

      摘要 (1851) HTML (0) PDF 1.87 M (2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闽西南地区中生代存在两期花岗闪长质岩石 ,其形成年龄分别为 183~ 16 2Ma和 10 8~10 5Ma。花岗闪长质岩石K2 O +Na2 O >6 .0 % ,晚期花岗闪长岩相对富K2 O ,均属板内高钾钙碱型岩石。岩石富LREE和LILE ,δEu =0 .80~ 0 .86 ,Nb、Ta、Ti、Y亏损 ,具有岛弧 /活动大陆边缘钙碱性岩石的特征 ,指示源区性质很可能与受到早期俯冲作用所改造的岩石圈富集地幔有关 ,或是源于软流圈的基性岩浆与地壳物质混合作用的结果。闽西南地区可能自早中生代以来存在多期次的岩石圈强烈伸展减薄作用 ,幔源岩浆与中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花岗质岩浆的混合形成了闽西南钾质岩石。随扩张增强 ,晚中生代花岗闪长质岩石中幔源组分增加

    • 西华山钨矿床中熔融包裹体的初步研究与矿床成因探讨

      2002, 21(2):143-150.

      摘要 (1786) HTML (0) PDF 1.95 M (2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去一直认为西华山黑钨矿石英脉是高中温热液充填而成。研究发现,在黑钨矿石英脉的绿柱石中存在与流体(气液)包裹本共生的流体-熔体包裹体和熔融包裹体,表明形成黑钨矿石英脉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并讨论了熔融体与金属成矿作用的关系。

    • 黄陵花岗岩基的成因

      2002, 21(2):151-161.

      摘要 (2165) HTML (0) PDF 2.19 M (2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黄陵花岗岩基位于扬子地台北缘,它连同汉南和鲤鱼寨岩基一起构成扬子地台北缘的低钾花岗岩等,形成于晋宁晚期扬子地台北侧的“秦岭洋”壳向南俯冲导致的大陆边缘造山运动过程中。黄陵花岗岩基可解体为三斗坪、黄陵庙、大老岭、晓峰4个岩套和14个单元,侵位于832-750Ma之间。三斗坪和黄陵庙两个岩套主要由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地组成,是在近南北向区域挤压下于约16km深部塑性域定位的同构造花岗岩,前者主要依靠岩浆在构造弱面逐次强力楔入创造定位空间,后者主要在处于活动状态的韧性拉张剪切带内定位。钙碱性系列的大老岭和晓峰岩套则是在本区地壳迅速隆起过程中分别在5km和<1.5km深度的脆性域定位的构造晚期花岗岩。根据岩石化学和同位素组成推断,三斗坪岩套的源岩主要是晚太古代大陆拉斑玄武岩,母岩浆相当于英安质,岩套内的成分变化主要受角闪石分离结晶作用控制;黄陵庙岩套除受分离结晶作用影响外,成分变化主要与英安质母岩浆和某种长英质岩浆的混合有关;大老岭岩套的源岩亦为早前寒武纪火山岩。

    • 新疆北山构造带西段小长山南超单元花岗岩特征

      2002, 21(2):162-168.

      摘要 (1691) HTML (0) PDF 1.47 M (2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长山南超单元花岗岩是新疆北山构造带中重要的地质体 ,为华力西中期第 2序次岩浆侵入活动的产物 ,包括 5个单元 ,出露面积 132 .9km2 ,其中第 4单元同位素地质年龄 32 0 .2Ma±2 3Ma(锆石 ,Pb -Pb法 )。岩石系列属钙碱性 ,为明显同源岩浆演化序列 ,微量元素指示其具大陆弧背景下成熟弧花岗岩和I型花岗岩特征。综合分析后认为小长山南超单元花岗岩属北山克拉通裂谷闭合期岩浆强力就位产物

    • 羌塘中部雀莫正长斑岩体特征及构造意义

      2002, 21(2):169-173.

      摘要 (1649) HTML (0) PDF 852.60 K (2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雀莫正长斑央全碱含量较高且K2O>Na2O,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轻重稀土元素比值较高,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斜率较大的右倾式,副矿物组合为磷灰石-榍石-磁铁矿,时代属喜马拉雅期,构造上属造山晚期侵入体。

    • 造山带花岗岩类型及填图方法的实践——以甘肃北山造山带为例

      2002, 21(2):174-178.

      摘要 (1987) HTML (0) PDF 1.06 M (2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甘肃北山造山带系天山-兴安巨型褶皱带的组成部分,地处塔里木-中朝板块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接壤地带。独特的大地构造环境使岩浆活动异常发育,广泛出露面积巨大的花岗岩体,不同造山阶段、不同构造环境均有不同类型、不同特征的花岗岩出露。笔者在甘肃北山造山带1:25万区调填图中,依据岩浆演化、序次关系、变形变质特征将测区的花岗岩划分为4种类型,采用了不同的工作方法,建立了不同的填图体系。

    • 同构造花岗岩的一种显微构造标记

      2002, 21(2):179-185.

      摘要 (1962) HTML (0) PDF 1.60 M (30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许多同构造花岗岩中,发现一种不同于糜棱基质的微细粒矿物集合体--微粒交生体,充填于大粒级矿物的三结点和接合缝内,体积分数一般为2%-6%,由微粒石英、斜长石、钾长石、蠕状石等组成,成分上与花岗质岩浆的晚期结晶产物相当。根据其产状、成分、岩相学特征及有关实验资料,认为它是较强应力作用下岩石所含少量残余熔体(质量分数约小于3%-5%)的结晶产物,可作为岩体同构造侵位结晶的显微构造标志。

    • 中国花岗岩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探讨

      2002, 21(2):186-191.

      摘要 (1603) HTML (0) PDF 1.08 M (26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讨论了中国花岗岩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在全面收集、综合、分析、整理中国花岗岩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地质图属性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及编码,分别建立花岗岩的属性与图形数据,并在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之间建立正确的连接,运用计算机及其网络通讯技术,形成中国花岗岩地理信息系统,实现根据区域、地层、构造、岩石、矿产、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属性对花岗岩地质图的信息进行灵活检索。在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在Internet上建立中国花岗岩专业网站,使花岗岩地质信息的在线服务成为可能。

    • 电气石对含Cu^2+废水的净化原理探讨

      2002, 21(2):192-196.

      摘要 (5097) HTML (0) PDF 1.01 M (36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电气石的粒度、用量及环境条件(pH值、温度、搅动情况)对水中Cu^2 吸附的影响,分析了电气石对含Cu^2 废水的净化原理。电气石本身的静电场对Cu^2 的吸附作用使Cu^2 与表面羟基的离解产物OH^-在电气石表面上发生反应,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化目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