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 20(1):1-10.
摘要:在西藏罗布莎蛇绿岩块的豆荚状铬铁矿中,存在包裹体矿物镁橄榄石,这些镁橄榄石为无色透明多晶面形成的自形晶,Fo值可达到97-98,具富镁端员组分,选取一代表性颗粒的单晶进行X单晶和衍射分析,表明其为斜方晶系,空间群Pbnm,镁橄榄石晶胞参数,a,b,c以及M1-0和M2-0键长均小于地幔包裹体和一般地幔岩中橄缆中的对应值,测试出的晶胞参数与人工合成镁橄榄石的一致,镁橄榄石具有橄榄石族中已知最小的晶胞参数,据此推断它是在超高压环境下结晶的。
2001, 20(1):11-20.
摘要:对大别山铙钹寨超镁铁岩体中石榴辉石岩的研究表明,铙钹寨岩体经历了从尖晶石-富铝辉石相(750度,1.1GPa),尖晶石-石榴石相(850度,1.5GPa)到麻粒岩相(800度,0.85GPa)的变质演化,该岩体与南大别超高压变质杂岩的演化过程存在很大差异,它基本上处于一较高温地热体制之下,属于南大别俯冲陆壳的上盘杂岩,铙钹寨岩体及其它超镁铁岩体的普遍麻粒岩化与区域麻粒岩相的相关性可能说明大别变质基底已被彻底改造,北大别(安徽省内)目前所展示的高级变质作用仅是印支期后麻粒岩相变质事件的反映。
2001, 20(1):21-28.
摘要:在麻粒岩相条件下,荣成含蓝晶石榴辉岩发生退变质,其中的绿辉石退变质成透辉石+中长石组成的后成合晶,蓝晶石大部分被冠状体取代,基于详细探针分析结果的成分迁移估算显示,冠状体的形成需要从绿辉石的分解中获取CaO,MgO,FeO,绿辉石的分解包含两个反应:一个为绿辉石中的硬玉分子与石英结合形成钠长石;另一个发生在绿辉石内部各端员组分之间,后者不但形成后成合晶,而且为蓝晶石周围冠状体的形成提供CaO,MgO,FeO,蓝晶石的分解未能给后成合晶的形成提供SiO2,绿辉石与蓝晶石在分解时并冰形成一个封闭体系,它们均从周围环境中获取SiO2。
2001, 20(1):29-35.
摘要:本文通过对南极拉斯曼丘陵长英质片麻岩变质过程中堇青石与其它矿物之间结构关系的研究 ,识别出明显不同的两种组合Pl Kfs Qtz(Grt)和Crd Opq Spl±Qtz,认为区内高级变质作用向深熔作用转化过程中发生了长英质组分和镁铁质组分的分凝。分凝出的长英质熔体与堇青石的形成没有直接关系 ;镁铁质组分较富Mg、Fe ,贫Si、Ca ,当镁铁质组分达到一定的富集程度时即形成堇青石。时间上 ,堇青石形成于降压过程中发生的深熔作用的晚期
2001, 20(1):36-41.
摘要:韧性变形岩石中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形态具有自相似性,表现出分形特征。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的分形维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大,可作为韧性变形温度及应变速率的标度计。适合重结晶石英边界分维值的计算方法有封闭折线法和面积周长法。鲁西青邑韧性剪切带中糜棱岩动态重结晶石英颗粒边界具有自相似性,分维值为1.228~1.326,初步估算出古应变速率为10
2001, 20(1):42-46.
摘要:“三江”地区哀牢山带晚泥盆世和早石炭世硅质岩的产状,放射虫组合,硅同位素及稀土元素特征有明显的差异:前者属于深海环境,当时为陆内裂谷;后者属于哀牢山蛇绿岩套组成单元,形成于半深海环境,表明当时哀牢山是一个小洋盆。
2001, 20(1):47-56.
摘要:胶东金矿区矿田体系产出的脉岩是一套富含碳酸盐矿物相的中基性-中酸性脉岩,岩石类型主要有煌斑岩、安山玢岩类。对部分矿田体系产出脉岩的碳酸盐(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及全岩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该套脉岩的δ18OSMOW,方解石、δ13CPDB,方解石和δ
2001, 20(1):57-68.
摘要:福建中生代火山活动经历晚三叠世一早侏罗世的初始,晚侏罗世的鼎盛及白垩纪的减弱,衰亡3个发展阶段,3个阶段的火山活动特征,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等方面既有明显的差异,又具有过渡演化趋势,是受同一构造机制作用而发生与发展,研究认为,福建中生代火山岩的形成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作用密切相关,可谓之“浙闽型火山岩”。
2001, 20(1):69-74.
摘要:广东省西部新榕锰矿矿石中含银较高,平均达到100×10-6以上。利用电子探针等测试方法对锰矿石中伴生银的赋存状态进行研究,初步查明银主要是以脆银矿、溴角银矿、银锑黝铜矿、银金矿等矿物形式存在,呈微小颗粒状被包裹于铁锰矿物内或矿物间隙里。少部分的银 可能以吸附离子形式存在于铁锰矿物中。
颜佳新 , 施春华 , 李军虹 , E H Carlson
2001, 20(1):75-83.
摘要:本文在收集大量菊花石标本的基础上,通过岩石薄片镜下鉴定及X射线衍射分析,识别了华南地区栖霞组菊花石假象内矿物的成因类型,建立了矿物交代序列,并通过对菊花石假象内各种矿物成分的电子探针分析和对交代方解石,脉方解石及其围岩的氧,碳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菊花石交代过程中的成岩环境,合理地解释了菊花石内正延性玉髓和栖霞组内海泡石的成因。
2001, 20(1):84-100.
摘要:本报告对于国际矿物学协会所批准的角闪石命名法 (IMA78)进行了修订 ,目的在于使其更为简化并与 50 %规则相一致。修订后的命名法更为精确地规定了前缀和形容词性修饰词的应用 ,并包含了自 1978年以来已被发现和命名的角闪石新种。与IMA78相同的参照标准构成了新命名法的基础 ,大多数名称很少变动 ,但组合性的名称已被废除 ,比如tremolitehornblend (现为magnesiohornblend) ;另外crossite(现为 glaucophane ,或ferroglauciphane ,或mag nesioriebeckite ,亦或riebeckite)和tirodite(现为magnesiocummingtonite)以及dannemorite (现为magnesiogrunerite)业已弃用。作为特例 ,只保留了IMA78中的tremolite和actinolite这两个不遵从 50 %规则的名称。新规定扩大了钠 -钙角闪石的范围。碱性角闪石 (alkaliamphibole)现称为钠角闪石 (sodicamphibile)。确定了连字符的使用方法。 1978年以来批准的新的角闪石名称有 :nyb ite、leakeite、kornite、ungarettiite、sadanagite和cannilloite。本文列出了所有被弃用的名称 ,并规定了未经测定的Fe3 和Fe2 的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