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8年第17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山东省沂水汞丹山地块与深熔作用有关的变质流体

      1998, 17(3):193-205.

      摘要 (1951) HTML (0) PDF 2.66 M (2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沂水汞丹山地块为一片麻岩-花岗岩穹隆,穹隆中心出露大片紫苏花岗岩和麻粒岩相表壳岩残留地层(或包体),向北部、东部和南部外围过渡为角闪岩相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和花岗质岩石,其中常见深熔脉体和伟晶岩脉。麻粒岩相表壳岩围岩很少含或几乎不含流体包裹体、而在深熔脉体、紫苏花岗岩和伟晶岩脉中含大量富CO2流体包裹体,少量H2O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偶见含固相(石盐、碳酸盐)的多相包裹体与富CO2包裹体伴生。早期富CO2包裹体(Ia型)具有较高流体密度,而沿石英(石榴石)中穿颗粒裂隙分布的富CO2包裹体流体密度降低。富H2O包裹体大都沿裂隙分布,也属峰期变质后的退变质晚期产物。低密度富气相包裹体则多与CO2(H2O)包裹体组分的渗漏或部分爆裂有关。对深熔作用期间流体的作用进行了探讨,认为在中部地壳压力条件下,一种富CO2-H2O流体沿岩石页理面或裂隙渗流能产生石榴石/斜方辉石的部分熔融,H2O优先进入熔体,CO2进入共存的气相而分离,并可作为流体包裹体被捕获于石榴石或辉石包裹的石英和随后由硅酸盐熔体冷却结晶的长英质脉体石英中。根据矿物平衡和流体包裹体资料推断了峰期变质后岩石经历的P-T条件。

    • 蒙阴金伯利岩地面TM波谱研究及其在金刚石找矿预测中的应用

      1998, 17(3):206-215.

      摘要 (1636) HTML (0) PDF 1.94 M (2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地物波谱与TM图像亮度的线性相关关系,文章对蒙阴金伯利岩地面TM波谱特征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典型金伯利岩地面波谱模式和地空相关模型。经金伯利岩地面TM波谱地空反演后形成的彩色相关图像识别及图像异常的野外查证表明,金伯利岩地面波谱与TM图像数据的相关分析方法在金刚石找矿预测及靶区定位中有较理想的应用效果。

    • 四川会理小青山铜(金)矿区变质岩特征及变质作用P—T—D轨迹

      1998, 17(3):216-225.

      摘要 (1891) HTML (0) PDF 1.84 M (2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剖面测制及岩相学研究,确定小青山组主要由石榴石绢云母千枚岩、绢云母千枚岩及碳质板岩组成,而前人所提出的硬绿泥石千枚岩实际上是退变的石榴石绢云母千枚岩。镜下观察及成分研究证明石榴石具有两期生长的特点,其内核的Spe分子和Alm分子分别为29.22%~33.55%和43.28%~48.86%,而边缘的Spe和Alm分别为8.65%~17.08%和60.55%~70.06%。依照结构特征划分出了2个阶段的白色云母。不同阶段白色云母的化学成分有一定差异。用同样的方法识别出了3个阶段的绿泥石,不同阶段绿泥石的成分也有一定差异。通过变质岩结构特征及矿物生长关系将变质作用划分为3个阶段(M1、M2、M3)。利用矿物温压计估算出了这3个阶段的T、P条件,M1:500~550℃,0.6~0.75GPa;M2:400~430℃,0.3~0.5GPa;M3:280℃,<0.3GPa。将变质变形研究相结合,建立了变质作用的P-T-D轨迹。小青山组变质T、P条件的确定,排除了其中赋存的小青山Cu(Au)矿床属沉积变质成因的可能。初步认为该Cu(Au)矿床为深源流体交代成因。

    • 张广才岭新华屯岩体的形成时代与成因研究

      1998, 17(3):226-234.

      摘要 (1793) HTML (0) PDF 1.59 M (2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岩-矿物的锶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出露在张广才岭花岗岩带上的新华屯岩体属中侏罗世晚期的产物,其同位素年龄为160~165Ma,表明该晶洞花岗岩体不属于印支期。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属于长英质“I”分异型,并在岩体就位和岩浆结晶过程中存在少量地壳物质的混染,但控制岩体成分变化的主要因素仍是矿物的结晶分异作用。年轻的钕同位素模式年龄表明该区存在新元古—显生宙的地壳增生。

    • 满洲里地区印支期花岗岩Rb—Sr等时线年代学证据

      1998, 17(3):235-240.

      摘要 (2021) HTML (0) PDF 1.25 M (26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满洲里-西旗地区为一重要的燕山期斑岩-次火山岩脉型浅成低温矿化区,较早期的花岗岩往往作为矿化围岩。关于本区是否存在印支期花岗岩,一直存在疑问。本文就区内四大矿区的早期花岗岩体(原推断为海西晚期或燕山早期)进行了系统的岩矿和Rb-S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得到两条线性关系甚好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211±21Ma和225.4±7.9Ma,证明该区存在印支期花岗岩。原划分的海西晚期、燕山早期花岗岩相当一部分要解体划为印支期花岗岩。

    • 冲绳海槽东坡表层沉积物中自生铁方解石的发现与研究

      1998, 17(3):241-248.

      摘要 (1535) HTML (0) PDF 1.85 M (2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冲绳海槽东坡水深530 m的海底表层沉积物中发现有大量致密、坚硬的自生方解石。它呈褐色生物状,并以微体生物壳内充填物的形式产出,大多数为有孔虫和腹足类,少数为瓣腮类,有的呈粪粒状。其FeO含量在0.19%~13.43%之间,平均为7.18%,大部分在9%以上,远大于MgO的含量,即为铁方解石,铁的多寡与自生非晶质粘土物质的含量关系密切。铁方解石以固溶体的形式与镁方解石共生,特有的六方晶系、较高的Sr含量及碳、氧同位素特征说明,生物化学过程对铁方解石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 胶东金矿成矿流体同位素的地质特征

      1998, 17(3):249-259.

      摘要 (1844) HTML (0) PDF 2.03 M (2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胶东大、中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H、O同位素组成显示出金矿床的初生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在重熔花岗岩形成作用中继承了部分变质水,在高温阶段的成矿作用中以岩浆水为主,其后逐渐向大气降水方向演化,只有少部分矿床属大气降水成因。本文探讨了H.P.泰勒的水岩反应同位素交换质量平衡方程的应用条件,当水/岩比很小时,该方程不能确切判定关于成矿流体的成因,本文提供了以地质条件为前提的解析方法。成矿流体的Rb-Sr年龄揭示出胶东金矿主要成矿期为燕山晚期,成矿流体的ISr与玲珑花岗质杂岩体中的郭家店、郭家岭型岩体一致,而成矿作用特别是与郭家岭型岩体重熔形成作用有关。

    • 硒矿物综述

      1998, 17(3):260-265.

      摘要 (1566) HTML (0) PDF 1.00 M (25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分散元素硒的矿物种类进行了初步总结,列出了自然界发现的已被IMACNMMN承认的90种硒矿物,并对硒矿物的元素组成、产出条件以及中国的硒矿物学研究进行了综述,指出了硒矿物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利用核磁共振研究煅烧高岭土表面改性机理

      1998, 17(3):266-269.

      摘要 (1610) HTML (0) PDF 848.66 K (25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对煅烧高岭土改性前后样品进行了29Si和27Al旋转魔角核磁共振(MASNMR)对比研究。实验结果表明,29Si的-106×10-6峰化学位移几乎没有变化,27Al化学位移值变化较大。改性前27Al化学位移位于5.44×10-6和65.69×10-6处,改性后朝低场方向移动,分别移至3.8×10-6~4.4×10-6和54.6×10-6~59.9×10-6范围内。这说明煅烧高岭土的表面化学改性主要是通过与其表面的Al离子结合完成的。

    • 栾家河花岗岩体中的矿物包裹体研究

      1998, 17(3):270-274.

      摘要 (1962) HTML (0) PDF 1.34 M (2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和均一过程的时间,利用熔融包裹体的扩散率公式(DH=r2/4t)、Eyring方程(DN=KB·T/η·λ)以及不同含水量花岗质熔体的LnDH-1/T实验图解,计算了胶东金矿区内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的栾家河岩体中包裹体熔体的粘度和含水量。结果表明,熔融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70℃,粘度为3.8×106Pa·s,含水量为2.5%;流体熔融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55℃,粘度为617.7Pa·s,含水量为5.8%,反映出花岗岩浆在结晶过程中含水量不断增高,粘度不断降低,到结晶作用晚期,流体相接近饱和状态。

    • 茂名山阁高岭土中铁赋存状态的EPR研究

      1998, 17(3):275-280.

      摘要 (1674) HTML (0) PDF 871.55 K (25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EPR研究结果表明,茂名山阁高岭土中铁的赋存状态有两种,即结构铁和游离铁。结构铁存在于高岭石晶格中,以Fe3+置换八面体中的Al3+,分为处于斜方晶场对称的结构铁I和处于更高晶场对称的结构铁E。结构铁含量(Fe2O3)0.081%~0.122%,其中,I铁含量0.031%~0.055%,E铁含量0.050%~0.067%。I铁和E铁含量均与高岭石结晶度指数呈密切负相关,而E铁和I铁含量比值与高岭石结晶度指数呈正相关。游离铁以杂质形式存在,含量(Fe2O3)0.467%~0.648%,主要为赤铁矿、褐铁矿和针铁矿。化学除铁处理对结构铁不产生影响,而可去除绝大部分游离铁。

    • 差异扩散速度与晶体形态标型

      1998, 17(3):281-287.

      摘要 (1559) HTML (0) PDF 1.50 M (26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依据矿物晶体结晶时不同结晶离子对晶体结晶的作用不同,提出了差异扩散速度控制晶体形态的观点。文中论述了差异扩散速度的产生及影响因素,指出外部因素(温度、压力、粘度、酸碱度等)是通过离子的扩散速度变化来主导占位选择和形成优势面网,最终形成反映差异扩散速度的晶体形态。用差异扩散速度来解释矿物的晶体形态标型,比较全面地考虑各种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从而避免了文中列举的片面性。此外,文中还探讨了晶体的生长方式、优势面网的产生和产生的必要条件以及相对衍射强度与优势面网的关系。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